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44|回复: 10

大 埔 名 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1 10: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 光 耀

  李光耀,新加坡首任总理,现任内阁资政。1923年9月16日生于新加坡。从他的曾祖父起,在新加坡已住了一百多年。
  他的曾祖父是中国粤东山区大埔县古野镇党溪村人,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他的曾祖父把他送进英文学校就读。
  学生时代,李光耀在莱佛士学院读了两年,荣获一份莱佛士学院的奖学金。后来留学英国剑桥时,李光耀获得法科的双料第一名,年终考试时,名列荣誉榜榜首,赢得特优奖。
  1950年大学毕业后,李光耀从伦敦回到新加坡,最初几年,成为许多职工会的代表律师。
  1954年,李光耀与同僚们成立了人民行动党,并更深入地进行反殖民地斗争。1959年,在各政党联合斗争中,赢得了新加坡自治权。人民行动党在选举中获得决定性席位。年仅30岁的李光耀出面组织政府,并担任首任总理。
在战后出现的亚洲领袖群中,李光耀在位时间最久。他现在是他那一代领导国家独立的亚洲领袖中仅存的一个。
《光明日报》等报刊,如此评论:以任何标准而言,李光耀都是世界上罕见的杰出领袖,是他的雄才大略,使得马来西亚半岛脏乱、拥挤、毫无矿产资源的港口小岛,在三十年间,变成世界第二大港,亚洲金融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人民年均所得高达八千美元以上,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高收入国;变成为最为摩登、整洁、秩序井然、绿荫遍地的花园王国。

  
张 弼 士

  张弼士,名振勋。1840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年少时,每日编箩织篓过日。16岁,随人渡海到当时荷属巴达维亚。从当倜工开始,直至手头有了积聚才自己开设商行,代销各国酒类。19世纪末,他在南洋种植橡胶、椰子、胡椒、咖啡等,并开采锡矿,获得惊人利润,成为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从此,亦商亦官,走上仕途。先后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及粤汉铁路、佛山铁路帮办、总办、商务大臣兼槟榔屿管学大臣,督办铁路大臣,中国通商银行总董等职。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级顾问及南洋宣抚使,后又任参议院参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
  为了振兴祖国工业,他先后投资兴办粤汉铁路、广三铁路,创办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广西三岔银矿、广东金矿和广东福惠玻璃公司等工矿企业。
  1894年投资三百万元开办的张裕酿酒公司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规模为东南亚第一。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公司生产的“可雅白兰地”、“琼瑶浆”(后改名“味美思”)、“解百纳”(后改名“玫瑰香”)三种名酒参加展出。结果,“可雅白兰地”获得金质奖章,后两者获最优等奖状。身为中国实业考察团团长的张弼士亲自到会领奖。从此,“可雅白兰地”便改名为“金奖白兰地”,驰名全球。
  他与张煜南、张鸿南兄弟共同集资,在巴城、亚齐办了两家远洋航运公司。从此,华侨创办的第一批远洋轮船,飘着大清龙旗开始航行在辽阔的印度洋、太平洋上。
张弼士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和教育事业。1900年,黄河决口,泛滥成灾。他发起募集一百万余两白银,赈济祖国灾民。在新加坡,他首先创办中华学校和应新学校。在他的带动之下,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地相继办了八所华文学校,他还给香港大学捐银十万两。临终前,他还许愿,要捐款为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兴建校舍。后来,他的后裔遵嘱兴建了。
  1916年9月12日,张弼士因心绞痛病发逝世于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享年76岁。由巴达维亚移柩回祖国故乡安葬,途经新加坡、香港时,荷英政府都下半旗致哀。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6-12 at 19:4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10: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埔名人

邹 鲁

  邹鲁,原名澄生,字海滨,号澄庐主人。1885年2月生于广东省大埔县。
  1902年冬起,先后就读潮洲韩山书院,广州广东法政学堂。
  清末,邹鲁在广州加入同盟会。1908年与朱执信等人密谋在广州起义。由于事泄,起义失败。
  1911年“三.二九”广州之役,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又告失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次年成立中华民国。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不久,邹鲁即以国民党党员身份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后来参加讨袁、护法之役。
  1922年夏,陈炯明叛乱,邹鲁奉孙中山之命,主持讨伐陈炯明,一举光复广州。次年,孙中山任邹鲁为广东省财政厅长,并受命筹建广东大学(后来改称中山大学)并任校长。
  “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他支持中山大学师生举行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多次进行抗日演说。
  他任中大校长十多年来,培养毕业生四千八百多人,中大校友遍及世界各国。
  邹鲁1948年赴香港,1950年赴台湾,1954年2月13日病逝,终年70岁。
  其主要著作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记》、《中国国民党史稿》等。1976年《邹鲁文集》问世。邹鲁是撰写国民党党史的第一人。

  
罗 卓 英

罗卓英,字尤青,号慈威,谱名高哲。189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1961年11月6日病逝于台湾台北市,享年63岁。
他7岁起先后就读于蓝锡义私塾、新湖学堂、湖山二等小学堂、湖山官学、大埔中学。
1918年,他入保定军官学校炮科,与陈诚是同班同学。
1922年,毕业后回家乡,担任湖寮乡湖山中学校长。
1924年实现国共合作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蓬勃兴起。罗卓英辞去湖山中学校长职务,重新穿上军装,奔上战场。在广州加入国民党革命军,任第一炮兵营上尉连长。广东革命政府接连两次东征,讨伐变叛的陈炯明,取得胜利。罗卓英参战有功,被提为小校副营长、营长。他又率部先后两次参加北伐战争以及1930年的中原大战,因战功累升团长、旅长、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等职。1937年,在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罗卓英率部开赴华东,参加上海保卫战。他升任集团军司令官,指挥对日作战。将士英勇杀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可歌可泣。
国军撤离上海后,他赴第三战区任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镇守武汉。他率部在南浔线一带与日军作战,有效在阻止了日军向西推进,为国府西移赢得了时间。
1941年3月,日军兵分三路大举进犯湘赣交通要道赣西北的上高。罗卓英率部迎头痛击,奋战十四昼夜,大歼日军,获上高大捷。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卓英被委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1942年4月,率远征军入缅甸,协助英军对日作战,大获胜利。救出了被围困的亚力山大将军及其率领的英军七千余人。
1943年3月,罗卓英被晋升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随后,被委以军委会训练总监、青年军训练总监等职。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罗卓英奉命回粤,任广东省政府主席。
1949年,罗卓英携家眷迁往台湾。退役后,返回台南屏东静居。
罗卓英是颇有文学修养的儒将。从军期间,在炮火弥漫,战况紧张之际,也从不辍笔。有诗集《呼江吸海楼》。罗卓英注重教育事业,曾先后在家乡倡办虎山中学,在江西赣州创办卓英学校、宣山小学。

[ Last edited by 12345 on 2004-6-12 at 19:4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10: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 埔 名 人3

赵 公 武

赵公武(19001953),原名世清,字懋森,今古野乡古田村人,出生于敦厚朴实的农家。幼年时,与儿童们游戏,常持竹木短棒,指挥作攻防战阵,进退有序。及长,毕业于高陂仰文中学,为校长张琨阶得意门生。旋考入黄埔军校潮洲分校第三期,毕业后,服务于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师,历任排、连、营、团长。1935年积功晋升为第二师第四旅少将旅长,旋即奉命入庐山将官班六期受训。1936年调任税警总团第二支队少将司令。1937年,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坚守江湾阵地达80天。后又完成掩护大军撤退任务,于苏州河北岸,率军击退犯日军10余次进攻,毙敌甚众。1938年春,因功奉调第十四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嗣又代理师长。其间,徐洲会战爆发,公武奉命保卫砀山、归德两城及铁路沿线阵地。会战结束,升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随即率部参加保卫武汉战役,在瑞武一线激战49昼夜,击溃日军号称最精锐之九榴米师团3万余人。自后参与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秋,升任陆军第五十二军中将副军长;同年冬升任中将军长,率军镇守广南、文山、砚山、西畴、攀枝花等地。同时乘隙整军习武,实施部队训练。
1945年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公武奉命率军自滇入越南北部受降,军部驻节河内,旋移海防。日军投降后,以军长兼代安东省主席。次年初,升任第三绥靖区司令官,不久,因病告假返南京休养。1948年冬,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徐蚌告急,赵公武奉派任华中长官部(时长官白崇禧)副长官,后因病赴香港就医而未到任。1953年夏,因患膀胱病逝于香港,时年54岁。
  
范 汉 杰

范汉杰(18941976),今三河镇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
“九.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1933年,李济深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他任参谋长,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后转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二十七军军长,率部在山西太行抗击日军达4年之久。1941年冬调升为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后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司令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逝世,终年82岁。
他懂日、德语,曾翻译《德国步兵小动作》等小丛书。  

  
田 家 炳

田家炳,1919年出生于广东大埔县。
18岁时,他前往越南与同乡合组茶阳瓷土公司。1939年汕头沦陷,大埔瓷土出口中断,他便转到印尼经营工商业。他成功地创办了两家塑胶厂,垄断了印尼的塑胶生产市场,五十年代末,他果断结束印尼事业,移居香港,谋求新的发展。
他在元朗的屯门海边,购买三十多万平方米海滩,填海建厂。1960年底,第一批人造革出来了。第二年,大量花样繁多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二十多年来,终于获得辉煌成就,被誉为“香港人造革大王”。
他宅心仁厚,乐善好施,事业有成之后,即把巨大的精力和财富倾注于社会公益事业上,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我国大陆、港、台等地的教育、医疗、交通以及其他关系国计民生的善业提供了巨额的无偿援助。到目前止,我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等大行政区中,除澳门刚回归不久,尚未有捐献外,其余33个大区均有捐献。计捐助大学51所,省市重点中学88所,中、小学图书室850个,医院29间,桥梁126座,道路7条,及其他福国利民的项目一大批,捐资金额,数以十亿计,其所办善业,星罗棋布,遍及全国,社会受益,民众得惠,有口皆碑,人人称颂。
1993年底,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英女皇在白金汉宫向田家炳亲授“MBE”勋章;40多所高等院校授予荣誉教授;数所大学授予博士荣衔;40多个县、市授予荣誉市民的光荣称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1 12: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要交待清楚,是大埔 旅游网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8 19: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原来有这么多名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9 11: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大埔名人,赵公武这名字我比较陌生,其他如雷贯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2 21: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湖寮双坑的何。。。忘了,日本从属中国时,他是第一位总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3 09: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是仰慕张弼士和邹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4 02: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云游散人 at 2004-12-12 21:04
还有湖寮双坑的何。。。忘了,日本从属中国时,他是第一位总督



日本何时曾从属中国??中国又何时曾派过总督到日本??虽然很多人希望这样,但小心日本人向你抗议。
你是想说何如璋吧??他是清朝的船政大臣。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1-12 at 23:5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5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谈到了范汉杰和罗卓英,怎么没有吴奇伟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8 15: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红军肖月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07: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