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57|回复: 0

揭西提线木偶戏:情寄木偶 悬线善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5 13: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揭西提线木偶戏:情寄木偶 悬线善舞


时间:2017/11/15

  高礼华
  1956年出生,揭西京溪园员墩村人,现任华艺线剧团团长。1978年加入五经富镇龙江线剧团拜吕竹喜、吕竹茂、曾还元、刘秀凤等老一辈木偶戏老师傅为师。得几位名师倾囊相授,学会了司鼓、音乐领奏及角色中生、丑、净的唱念技巧,成为提线木偶班中的一位较全面的人物。在操纵木偶人表演时,不论是生、旦、丑、末、净各行当动作,行步举止均惟妙惟肖。能同时打击锣鼓、木板领奏、斗锣、小锣、乌齐锣(苏锣)。能用洪亮的汉腔、段嗓唱戏。代表剧目有《化子进城》《白蛇传》《张四姐下凡》《薛丁山招亲》等。2012年获“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揭西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提线木偶戏是被赞誉为“让木偶活起来”的民间艺术,古称“悬丝傀儡”“线戏”,是木偶戏四大种类之一,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
  
   提线木偶演员自上而下以数十条丝线操纵木偶表演。
  整冠、捋须、甩袖,惟妙惟肖、逼真如人。线线连偶,十指绝艺。日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项目——揭西华艺线剧团提线木偶戏来到揭西县南山镇归善村,为慈悲娘娘神诞节庆助兴,在这里连演3天木偶戏。走演,是线剧团的生活常态。“生旦文武共一箱,穿州过海走城乡。手口随心提拉扯,痛快淋漓演一场。”就是他们的生动写照。戏棚的后台,排着一列仿真的木偶,高约90厘米,一个个形神逼真,生、旦、丑、公、婆、净一应角色俱全,木偶的头部、身躯、手脚安装有很多关节,一般都有10多根操作线。到了晚上,锣鼓声喧,亮提线偶,他们会一个个粉墨登场,演尽众生百态,前世今缘。
  “簇簇人群看出神,登台傀儡似活人;长笛锣鼓紧又密,抬头东方天已明。”这首民谣见证了群众对木偶戏的喜爱程度,就算是看到天明都浑然不觉。提线木偶戏因表演的剧目多是传本戏和杂耍戏,经常活跃在乡村、民间节庆、庙会等场所,在传入客家地区的初期,娱乐以娱神为主的民间,确实为百姓增添了不少乐趣。揭西华艺线剧团团长高礼华说:“在木偶戏的传统剧目中保存着客家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婚丧喜庆等习俗内容,很多与群众的生活相关。几乎是与客家人相伴共生,成了民众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内容的有机部分。”
  高礼华,这位传统戏剧提线木偶戏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依然是剧团表演的主力,他还是为数不多能唱汉腔的,唱念做打样样在行。高礼华从17岁开始便师从一代木偶戏名师曾还元。曾还元相中高礼华则因为他有一副好嗓子。而高礼华置身于戏班,却是因为在戏班做学徒比做其他活儿要生存得更好。当然,“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生动逼真的木偶也深深地吸引着他。入行后,高礼华在线剧团一干就40多年,从学徒做到今天的掌门人。如今,一脉师承的一份责任和担当依然让他不敢轻易有所松懈。100多年的提线木偶的历史,他必须让其延续和传承下去。
  木偶需人提线,方能迈出“舞台架”,木偶戏的表演技艺主要指演员的操偶功夫。提线木偶是演员自上而下以数十条丝线操纵木偶表演的艺术。演员必须熟练掌握10多种理线技巧和30多种组织提线以表演各个行当、各种动作的“线规”,才有资格走上舞台。木偶提线长达3公尺至4公尺,演员要把自己的意象和感觉,丝毫不差地传达为木偶有意味的动作,其难度可想而知。再者,提线木偶造型结构复杂,也构成了提线表演上的难度。提线木偶演员必须以久经训练积聚的功力,使木偶各部分气脉贯通,灵动自如。能跪能坐,能走能跑,能挥笔弄剑,体现出充盈的生命感和活力。更重要的是,提线木偶演员还要将主体情感与观念意识加注于木偶,才能使木偶获得了生命感和内在的精神气韵。也就是提线木偶演员“心中之戏”要使自己与木偶达到统一,依凭的主要是根根丝线对“情”与“灵”的传递与表达。这就是提线木偶表演的最大难度。所以才有了师傅一上手,线一提,声一出,木偶就来了神气。“现在没有什么人愿意学这门手艺,不仅因为投入较大收益微薄,还需要足够的恒心和耐性。”言语间,高礼华颇有些落寞。
  因为演艺不易,高礼华日常则不断地操练演艺人员。提线木偶戏一般是依靠师徒教传传承的,高礼华说,徒儿学艺,都是经师傅口口相传,手把手教,练熟了,能上手了,师傅觉得行就可以分担一些角色。一个好演员,是要经历很多磨砺的,有副好嗓子只不过是具备了入行的基本条件。最近,他们又开始排演新剧目,《豆腐西施》《挖墙记》《乔换缘》《福爷》等。高礼华说,剧目没有更新,也会被观众嫌弃的。尽管也面临着人才的青黄不接,多元文化艺术的冲击,但只要群众需要,这班人马,该练练,该演演,还是会坚持扎根基层,成为民间节日喜庆,民俗庆典,消闲娱乐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木偶戏开棚了!锣鼓喧天,一众演职人员纷纷上台,手操木偶。无论生旦丑公婆净或是神仙老虎狗,每一件木偶的五官、服饰、须发各不相同,令人仿佛置身“小人国”。

  相关链接
  提线木偶戏
由于“钱景”有限,加之演艺不易,限制了年轻人的传承学习热情,剧团如今只剩下老艺人在坚守。
  提线木偶戏表演的剧目多是传本戏和杂耍戏,主要活跃在客家地区的乡村、民间节庆、庙会等场所。
  提线木偶演员必须以久经训练积聚的功力,使木偶各部分气脉贯通,灵动自如。能跪能坐,能走能跑,能挥笔弄剑,体现出充盈的生命感和活力。图为木偶戏名师曾还元演示木偶翻跟头。
  提线木偶戏又称“柴头戏”,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古老剧种之一,也是我国木偶四大剧种之一。古称“悬线傀儡”,又名线戏。
  在揭阳,从清末时五经富庵背新村人吕德门创办“黄竹头木偶戏剧班”开始,提线木偶戏就活跃在揭西客家地区民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一开始,木偶戏是以汉剧唱腔为基础演唱的中国地方戏曲,历史上称为汉腔、北调(外江戏),到了本地,部分剧目融入客家山歌演唱精华、客家方言说白,以至于“木偶戏”在揭西客家地区一枝独秀,并有了“戏王”之称。
  提线木偶戏有生动逼真的木偶创造,有操作自如的提线技巧,有奇特传神的表演技艺。提线木偶戏的腔调,以独特的汉腔《汉剧》,用段嗓《喉音》演唱,曲调高正宏亮,说白吐字铿锵有力,行当各唱法分明,喜剧刚柔诙谐,悲剧哀恻悲怨。再加上木偶戏剧团所需的演员少、舞台小、道具少,不论是街头巷角,山坡田埂、门坪、广场均可搭戏棚,民间喜庆、神诞、庙会必请木偶戏班演出。木偶戏也成了揭西文化的综合体。2012年,揭西提线木偶戏被省文化厅列入第四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观 点
  木偶,怎样才有生命力
  彭妙艳
  提线木偶在揭阳,历史悠久,影响深刻,成为“非遗”代表作,理所当然。
  关于木偶及提线非提线的制作与操作,我不想多说,因为这些都属于知识性的问题,不是我思考的重点。
  我思考的,是今天传承这种遗产的意义和如何发展。
  据我所知,自古以来,木偶戏都是用来娱神同时也娱人的。作为一种费用较省的娱乐活动,在社会文化比较贫乏的时代,这种因陋就简的表演还是很有市场的,很有观众的。所以也就给它注入了活力,让它虽然遭遇种种困难,终于还是挺了过来。
  但是,随着文艺样式的日益多元,也随着人们艺术欣赏品味的不断走高,停留在传统演技演效的木偶,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于是通常的表演场合中,除了“老爷”可能还在享受外,观众已寥若晨星。纵然是上了年纪有着欣赏习惯的大爷大妈,也大都作鸟兽散。木偶戏的存在意义,大概就只是作为民间信仰的配套,发挥一点制造热闹气氛的余热,如此而已。
  不是所有的“非遗”,都非得不惜成本维持,只有那些尚具发展潜力者,才值得不遗余力加以传承,别让其湮没于我们的眼前,相对于地方戏,木偶戏显然属于前者。但是毕竟民间信仰还在延续,木偶戏还有一段路好走,所以就应做些力所能及的拯救与延续的工作,首先是题材剧情的创新,造型动作的创新,向动漫方向靠拢,以吸引新一代的观众;第二是尽量向网络、视频走近,以拓宽市场空间,这就必须与现代科技结合。因为故步自封,命运系在“老爷”面前,这种保守性的传承,其淡出江湖,是想不速也不达的。
  总策划:曾楚雄  余映涛
  策    划:吴   嘉  郑培亮
  顾问:李锡洁 彭妙艳
  统筹:黄晓旋 林佳燕
  撰文:黄晓旋
  摄影:涂英鹏 卢泽鸿
  标题题字:杨景星

转自《揭阳日报》2017-11-15 http://www.jyrb.net.cn/content/20171115/detail22986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3 19: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