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89|回复: 1

蓝姓源流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2 17: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蓝姓源流考
蓝赞玉

赐姓起源及入闽史考
    蓝氏有悠久的氏族历史。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以下简称《蓝谱》)载:“炎帝号曰神农乃始祖也,十一世传至榆罔(按: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考:神农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应为神农之第四传,原《蓝谱》所记帝榆罔为11传,这在辈序上有出入),迁空桑(今山东曲阜县),徙涿鹿(今北京顺天府涿州)时,有熊国君贡秀兰一株,值帝后宫降生一子,帝甚欢悦,以贡兰赐姓蓝取名昌奇,及长分封汝南,逐以此名郡始迨”。
    继后,随朝代更迭,后裔因受历代战火影响,或受封随居,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自北向南繁衍搬迁,至传108世明德,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由北豫迁建康(南京江宁市),居今上元县朱紫坊,为江南开基1世祖。
    追溯上杭蓝氏原本,比较可靠的史料应该从入闽始祖始起。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江南15世(受姓122世)吉甫,遭金人之乱,不得已弃建康句容,奔闽居福清五福乡,为蓝氏入闽始祖,配林氏七娘,福清人,生三男:常新、常美、常秀;宋淳祐六年(1246),吉甫长男常新又改迁建宁崇善坊,配李氏一娘,福清人,生五男:依次取名万一~万五郎;宋咸淳元年(1265),3世万一郎视北虏嚣张,边城失守,虑祸,全家迁至宁化石壁(今禾口、淮土、济村一带)立业,葬本地中州坝,游水鱼地形,配赖秀娘,淮士人,生三男:熙一、熙二、熙三。熙三郎生三男:和一郎、和二郎、和三郎;元泰定三年(1326),5世和二郎,因慑于元兵矛头指向宁化,携家眷并父母金骸徙长汀城下里坪岭,暂将祖骸放在牛栏架上,待择吉日再安葬。传说某晚,三更风雨鸣,雷电交加,风雨瀑聚,牛栏和金骸坠落,土拥成坟,群谓天感孝子成天葬地,又称“牛栏祖地”;6世大一郎,讳群厚,生于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先娶武平桃溪刘大二郎之女三娘为配,年方16,尚未生育,元泰定元年(1324)四月十一日因归母家至中途大坪岗(今称迎龙岗,坐落在武平桃溪中学校园内)忽遭风雨交加,雷电暴至,轿夫放下桥逃避暴雨,三娘惊昏,顷刻雨息,从人回至原处,则垒然成坟墓,相传为天葬地,醉翁卧地形,坐西向东。此后大一郎继娶长汀城水东街曾万三郎之女三娘为妻,生七男,依次取名念一至念七郎。其时才丰业广,家富人兴,诸子各有乔迁自立之心,大一郎顺其意,任其向外拓展遂将基业均分。明洪武元年(1368),政局较安定,大一郎巡视诸子分居之处,自水口出发,最后至武平大禾念五郎居地,可得其意,夫妇至此遂止步,传言以此地为归乡定居。明洪武十九年(1368),大一郎正寝,享年79岁,葬禾坝吉坑人菜挽蓝拦穴。翌年曾三娘亦终,享年79岁,葬大员塘。至今在上杭的老一辈蓝氏中还流传着一首《祖先入闽迁徙歌》,配以《正月里来》民间小曲演唱,其歌词为:
<一>
吉甫上祖入闽疆            初到福建五福乡
公生三子又分散            长徙建宁崇善坊
<二>
万一郎公成长大            家搬宁化石壁寨
金兵压境乱如麻            南宋衰亡生感慨
<三>
十九世祖和二郎            身居宁化心惊惶
父母启金随身携            牛栏祖地葬妥当
<四>
长汀水口是老家            一株挺秀七枝花
念七来杭扶阳住            念四官庄朴树下

各房系的分布和迁徙
    上杭的蓝姓主要来自念四郎,念七郎二大系,其它各系亦有散居。据上杭县民族事务委员会1998年统计,全县蓝姓有26000人,分布在18个乡36个行政村,聚居地以官庄、庐丰乡居多。其后裔繁衍在江西、广东、广西、浙江、安徽、四川、台湾等省,人数已超出20万。
    念一郎系    寅生,生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配黄氏。仍居长汀坪岭水口,留守祖业。生八男:千一郎、千六郎、千七郎、千八郎、千九郎、千十郎、千十一郎、千十二郎。
千八郎,配徐氏,于明洪武三年(1370)迁居上杭竹子垅(今珊瑚乡华竹村)后裔奉千八郎为1世祖。裔孙有部份迁到江西宁都刘坑乡碧丰村、宁都县竹笮乡蓝屋村、泰宁县杉城镇南会村等处。
千九郎原居竹子垅,配黄、杜氏,明洪武五年(1372),迁至湖洋乡加庄村,后裔奉千九郎为1世祖。其第4世裔孙文三郎于明天顺六年(1462)迁往武平县武东乡三峙何林村,裔孙奉文三郎为1世祖。清同治期间(1862~1874)有几户后裔因经商从何林村迁上杭城区,继后从上杭又有2户迁至台湾定居。
    念二郎系    辰生,号位育,生于元天历元年(1328),迁居武平县大一图(今大禾乡),配林氏,生四男:仲四、仲五、仲六、仲七。明洪武四年(1371),仲五(祖富)由武平大禾迁长汀白头磜开基,后裔奉仲五为1世祖。清末民初,汀江上杭造船业兴旺,有几户后裔由白头磜到上杭东门潭头造船,逐定居城区。继后,又有几户裔孙从城区迁到泉州、北京等地。
    念三郎系   庚生,生于元至顺元处(1330),字宪卿,迁武平县章丰开基,后裔奉熙三郎为1世祖,妣陈、王、高、方氏,生一男,大四郎,其后裔有一部份因在上杭工作,却定居城区。
    念四郎系    壬生,字昌隆,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配董氏,系官庄开基始祖,考葬于官庄乡炉前,坐西向东,人形腹脐穴。妣葬于炉前暗山里,坐西向东,形为真武踏龟(后因开公路,将墓迁至考坟左侧方)。生九男,依次取名为四一~四九郎。
    四一郎(文选),迁武平黄沙乡。
    四二郎(文英),配石氏,生四男:万清、万寿、万洁、万乘。后裔迁官庄朱堡村、江西石城横江镇丹阳村、皇竹村。
    四三郎(继德),配李氏,生一男:政三,后裔居官庄七里村、上杭城区、新罗区、明溪盖洋、福州市、邵武拿口镇、卫闽乡、建欧麻沙、宁化泉上、永安洪田、长汀四都、浙江蓝溪、江西瑞金、会昌、山东济南、新疆天山脚下、台湾省。
    四四郎(景云),居官庄树人村林屋巷,后裔迁江西兴国、瑞金。
    四五郎(宏)原居官庄坝,后迁待查。
    四六郎(福兴)原居七里,后迁江西瑞金。
    四七郎(文奇),配蒋十娘,生二男:太兴(文碧)、太阳(文山),居官庄横头坝,后裔散居于山子口、梁吉坑、武平扁山、长汀圆当、永安安沙、小陶张家山、建 鸥、太宁新桥乡。
    四八郎(有善),配董氏,生一男:显宗,居树人村柑树下,后裔迁长汀竹子峪头(贵竹村)、扁岭、清流余朋、芹溪、四川重庆。
    四九郎(文采),配林、徐氏,生三男:玉才、福泰、仲贵,居官庄树人村扑树下,后裔散居屋背岭、苍梓林、坪山、张家山、新罗区万安、湖南长沙、江西于都、兴国、瑞金、浙江杭州、台湾省。
    念四郎的后裔大部份奉念四郎为1世祖,但璜头、七里奉熙三郎为1世祖,贵和是以奉大一郎为1世祖,世系之高下,叔侄之大小,实难分辨,1997年在官庄重修《蓝氏家谱》时,已作了统一调整,皆奉念四郎为1世祖。
    念五郎系    甲生,字宾卿,生于元元统二年(1334),配李、钟、戴氏,初迁大湘里大一图大禾堡(今武平大禾乡),生七男,依次取名千一~千七郎。其中千七郎生一男:宗六,后裔繁衍在官庄贵湖、七里、珊瑚华竹茶头下和城区等地。
    念六郎系    丙生,字宦卿,生于元至元二年(1336),妣钟、马氏,系武平县中堡林坊开基始祖,生八男:百一、百二、百三、十郎、十一郎、十二郎、十三郎、十八郎。其中百一郎有部份裔孙迁到上杭蓝家渡、城区,百二郎曾孙华响迁居官庄七里弯子里。
    念七郎系    戊生,生于元至元四年(1338),初居长汀水口之白鹭树下,配李十二娘,生一男:伯三郎,明洪武元年(1368),戊生时年31岁,迁徙上杭扶阳,考初葬扶阳李坊,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移葬庐丰宋公坪,现已修筑一新,妣葬于扶阳大坪上。伯三郎生一男:伯一郎。伯一郎生一男:伯十郎。伯十郎生五男:子荣、德荣、贵荣、满荣、堂荣。自此,子荣及其弟始迁庐丰,仍奉念七郎为始祖。《闽杭庐丰蓝氏族谱》也记述“我祖念七郎迁居(上杭)扶阳,传至五世子荣公兄弟始迁庐丰,故吾庐丰宗谱,断自念七郎公始然”。由于庐丰土地资源有限和水资源缺乏,故各房后裔自明代起皆有择地再迁力图拓展之意。
    长房子荣配刘太一娘,生四男:玉瑛、仲卿、仲宣、仲满。长男玉瑛后裔先后迁上杭城区竹歧头(今黄竹村),江西萍乡、吴城、雩都;湖南常德、湘潭、麻阳、桃源;浙江平阳;贵州贵定;广东仁化;闽东宁德等地。次男仲卿后裔先后迁本县稔田乌沙坝、官田、黄屋背、旧县南坑、坝上、中都苏姑坑、溪口石铭、城区;武平六甲;永定东门、峰市;贵州桐梓、贵竹、贵定、贵阳;江西兴国、会昌、义宁、雩都、奉新、袁州、泸溪、信丰;安徽桐城、扶阳、毫县;湖南长沙、河容、萍乡、永兴、益阳、攸县、湘潭;浙江龙游、泰顺以及闽东三都澳、福州、上海、四川等地。三男仲宣分居本县丰乐、塘下,后裔迁旧县石圳潭、上、下角坑、梅溪寨、城区;武平磨村寨;长汀林坑;邵武东门;将乐;江西义宁州老上屋、南安、新喻、安福、丰陵、万载、赣州、瑞金、会昌、靖安、分宜、安远、义宁;浙江开化;湖南湘潭、丰陵;贵州黎平;及上海、四川等地。四男仲满之后裔迁临城上登、上都张坊;江西义宁;上海;四川;湖南长沙;本省将乐白莲等地。
    次房德荣后裔迁闽南。
    三房贵荣后裔先后迁龙岩大池东坑;古田文元元世甲;长汀城;浙江遂昌等县。
    四房满荣生四男:茂清、仲清、和清、永清。兄弟4人携母曾氏由庐丰入粤程乡(今梅州市)大平寺暂住,后移居叶田。茂清为丰顺开基1世祖,生九男,依次取名为百一~百九。百一迁山坑尾,百四迁马头(马图),百五迁兴宁布头坝,百六迁留隍石九,百七迁高桥头(梅桥),百九迁惠州。和清为兴宁开基1世祖,由梅州程乡移兴宁东门暂住,后迁竹山晏公坑,生五男:景春、景荣、景华、景茂、景彩。景彩之三男广生移丰顺建侨黄泥塘(蓝屋山)开基,四男庆生移江西长宁县。另一部份后裔移永安龙川、下都、大池、永定调吴等地。
郡望堂号楹联宗祠
郡望:汝南郡,堂号:种玉堂。
楹联:
汝水源流远;蓝田世泽长
汝南世第;节度家声
种传四海皆有庆;玉出蓝田即望馨
    郡号、堂号、楹联掌故:据《蓝谱》载,昌奇为蓝氏得姓始祖,封汝南郡(在上蔡之西南,今为汝南县),汝水与汝南指的是同一个地方;据《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即蓝田。子孙以地为氏。蓝田今在陕西省长安县的东南,该处以出产美玉出名,故有“蓝田种玉”之称。蓝氏108世入江南始祖明德,官任杨州节度使,故谓节度家声。
家祠
    蓝氏有一套“敦孝弟,敬祖宗,教子孙”的严格祖训家规,后代都能以慎终追远,敬祖尊宗为荣。在上杭农村基本上每个聚居地都建有小家祠,规模比较大,且具有凝聚力的家祠有:
    蓝氏宗庙   建于清光绪五、六年间(1879~1880)。坐落杭邑城内南门南市巷(原称蓝巷)内,自大门直入一连五栋,楼房、店铺、厢房、厨房、厕所、浴室俱一完全。正厅竖立七大房各代牌坊,厅堂联为:“潮本思源怀思忠孝 ;宗敬祖奉祀依纲常”,“闽山沃土、乔木千枝,七枝竞茂;汀水清泉,激流万派,一派扬波”。该祠原有店租,田产蒸尝收入,每年春秋两季都有祭祀,现已归公产,由县饮食服务公司改建。
    蓝氏宗祠     座落在官庄朴树下(今树人村内),清乾隆三十二年(1738)合乡伯叔集议修造,计有550余家,每家派钱三百文、米五升、工五天,每丁派钱五十文,于十月十三日竣工。祠堂为上下3直,间房30余间。近年已维修一新,原楹联为:汝水源流运;蓝田世泽长。现改为:朴树千枝根共本;汀江万派水同源。
    蓝氏家庙    (又名东山祠)在清乾隆时(1736~1795)兴建,位于庐丰东山之麓,坐东南向西北,额曰“种玉堂”,分上下两厅,左右分列横屋,门竖石坊,前后护以围墙。近年已进行了维修,通路已拓宽铺就,可行车辆,庙内新建有“子、德、贵、满、堂”大厅。该古建筑物是上杭各姓氏中保留较完善的宗祠之一,已吸引不少省内外宗亲前来敬仰和祭祀。

                                                  曲水斋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8 18: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广西博白蓝姓客家是否来自福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03:38 , Processed in 0.037989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