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77|回复: 3

客家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 16: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省政府领导班子:
        省长黄华华

        常务副省长钟阳胜黄龙云
、汤炳权,
        副省长李容根谢强华、雷于蓝、宋海、佟星、林木声

        省长黄华华————广东梅州兴宁市客家人
        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广东河源市龙川县客家人

        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广东梅州梅县客家人
        副省长李容根————广东深圳龙岗区客家人
        副省长谢强华————广东梅州梅县客家人

        10位正副省长中就有5位客家人,也就是说广东一半的正副省长是客家人(而客家人占广东省人口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左右,并且广东省长是客家人
       10位正副省长中就有3梅州客家人,并且广东省长是梅州客家人

广东梅州是中共元老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叶剑英之子叶选平又曾任广东省长,叶选平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在南粤仍有相当影响力,广东官场近年一直保持“客家帮”挂帅的格局


2008年1月“两会”后的广东省政府领导班子:
        省长黄华华
        常务副省长黄龙云
        副省长李容根万庆良、雷于蓝、宋海、佟星、林木声、肖志恒


省长黄华华————广东梅州兴宁市客家人
        
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广东梅州梅县客家人
        副省长李容根————广东深圳龙岗区客家人
        副省长万庆良————广东梅州五华县客家人

        9位正副省长中就有4位客家人,也就是说广东一半的正副省长是客家人(而客家人占广东省人口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左右,并且广东省长是客家人

       9位正副省长中就有3梅州客家人,并且广东省长是梅州客家人



       原常务副省长钟阳胜(广东河源市龙川县客家人)、原副省长谢强华(广东梅州梅县客家人)均升任为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6:46:59
华华卸任 广东地方官“客家帮”失势

2012-01-16
【多维新闻】广东省人大将于1月17日闭幕,而地方上,各市“两会”已密集召开,“四套班子”一把手纷纷亮相。香港媒体1月16日报道称,广东今次新选出的地方官中,潮汕籍官员占最大比例,超过客家籍官员;在广东省官场素有“客家帮”、“潮汕帮”拼场之说,原省长黄华华卸任后,就有“客家帮失势”之说。

广东全省21个市的“两会”已于上周起就密集召开,各地纷纷选出市长、人大主任和政协主席,仅茂名市政协主席仍然难产。香港《明报》1月16日报道称,在“四套班子”(加上党委)的一把手中,潮汕籍官员占最大比例,超过客家籍官员。各市委书记平均51岁,市长平均50岁,最年轻的揭阳市长是“70后”。

在广东省会广州市,市委书记万庆良和市长陈建华都是客家人,不过放眼全省,潮汕籍“一把手”共有12人,客家籍仅得9人。在潮汕地区更出现“潮汕人治潮汕”的特点,如潮州市委书记许光是汕头人,市长李庆雄是汕尾人,市政协主席汤锡坤则是饶平县人。在汕尾市,因“乌坎事件”而广为人知的市委书记郑雁雄是汕头人,市长吴紫骊是潮安人,市政协主席莫英群则是海丰人。

在客家人聚居的梅州、河源,仅有梅州市政协主席李金元是梅县人,其余官员均非客家籍。该报报道称,在广东省官场素有“客家帮”、“潮汕帮”拼场之说,原省长黄华华卸任后,就有“客家帮失势”之说,现任广东省领导之中,仅有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副省长刘志庚是客家人,而潮汕籍的副省长则有林木声、刘昆和许瑞生3人。

该报统计称,广东今届各市委书记平均年龄为51岁,最老的江门市委书记刘海57岁,最年轻的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44岁;市长平均50岁,除3人外,都是“60后”,最年轻的揭阳市长陈东生于1970年。而市政协主席平均58岁,他们的背景均打上时代烙印,多为“工农兵”出身,其中9人做过下乡知青,3人当过兵,1人是钢铁厂工人,其它人都曾在最基层的农村“人民公社”任职。

在学历方面,广东不乏高学历官员,湛江市长王中丙是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的工学博士,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珠海市委书记甘霖都是农学博士,云浮市委书记黄强是中山大学中国哲学博士,梅州市委书记李嘉是他的博士生同学。

茂名市政协八届第一次会议已于1月8日闭幕,但却未有选出市政协主席,只选出7名副主席,由排名第一的副主席林日娣向其它副主席颁发证书。现时在茂名市政协官方网站上,仍是旧的政协领导名单。茂名市官场去年以来丑闻频传,该市多名高官被查出涉及集体贪污“窝案”,涉案者包括原市委书记罗荫国、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原副市长陈亚春,共波及242名官员和105个部门,未知茂名市政协今次“群龙无首”是否也与此有关。

中共已故领袖毛泽东曾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在广东21市的65名“一把手”中,女性仅5人,占7.7%。唯一的女市委书记是肇庆书记徐萍华,她曾任清远市长,是自2005年黄丽满卸任深圳市委书记后,近6年来广东首名女市委书记。而唯一的女市长则是江门市长庞国梅,她是江门的第2位女市长,江门首名女市长出现于11年前,由雷于蓝担任,她现任广东副省长。而女性市政协主相关专题
中共未来第一夫人彭丽媛如何亮相?  本已很少露面的彭丽媛,近年来接连高调参与公开活动。 相关新闻
红筹指数全日跌69.57点 成份股遭遇普跌 国企指数全日挫147.44点 A股续跌打压人气 港股全日跌192.22点 市场观望内地经济数据 降级风暴或倒逼欧版QE 黄金添利好 席则有3人,分别是珠海的钱芳莉、河源的龚佐林和阳江的韦丽坤。

在广东任职地方“一把手”的外省籍官员有23人,占总数的35.4%。深圳、珠海、佛山的“四套班子”领导全是外省人,其它城市则至少有1名本地官员。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市长许勤分别来自江苏省的盐城和连云港,市人大主任刘玉浦是山东泰安人,市政协主席白天是陕西清涧人。“离家最远”的应是佛山市政协主席杨晓光,他是辽宁营口人,营口与佛山直线距离逾2300公里。他1989年从辽宁省社科院来广州中山大学任职,从此扎根广东。
点赞 拍砖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20: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客家帮”政治明星殒落 地方势力再受压

京港台:2014-6-28 05:42| 来源:明报

广东“客家帮”政治明星殒落 地方势力再受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广东本土的地方势力主要分为客家、潮汕、广府三大势力,其中又以1949年后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开国元帅叶剑英为代表的「客家帮」势力最大。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至1990年代后,广东本土的地方势力一度发展到顶峰,如1985年接任省委书记的林若是潮汕人,同期任省长的叶选平则是叶剑英的长子,接替林若的客家人谢非更一度跻身中央政治局委员,开创广东书记入局的惯例。同期的广东省高层中吴南生、许士杰是潮汕人,梁湘、黎子流、梁广大都是广府人。只有省长朱森林是长期在广东工作的外省人。

  从1990年代起,中央开始压抑广东地方势力,李长春1998年空降广东后,开创了「外来书记、本土省长」的模式,从李长春、卢瑞华,到张德江、黄华华,再到现在的胡春华、朱小丹(生在广州的外省人)都是如此。而近10多年来,广东遭整肃高官中,除深圳市长许宗衡是湖南人外,省人大副主任于飞、欧阳德、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副主席兼统战部长周镇宏、中山市长李启红、茂名书记罗荫国、揭阳书记陈弘平、肇庆市长邓耀华等,都是本省籍。

  万庆良本来被认为本省籍干部的明日之星,特别是广州市委书记向为省长的热门继任人,但去年工信部副部长马兴瑞突然「空降」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就被认为粉碎了万的省长梦。目前广东省委12名常委中,仅有省委秘书长林木声和常务副省长徐才华两名本省籍,若未来书记、省长都是外来干部,意味地方势力将进一步受压抑。

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14/06/28/305254.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5 10: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华华悬崖,万庆良落马,内幕是什么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1 02: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蹊跷请辞 原广东省长黄华华重出江湖获叶选平站台(图)

文章来源: 多维 于 2015-08-22 07:52:10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自2011年11月蹊跷请辞,本土出身的原广东省长黄华华低调多年。然而,今年8月中旬,其诗歌作品结集出版,更获得所谓的广东政坛本土客家势力“精神领袖”、叶剑英长子叶选平亲赠题字,再度搅动舆论。
  陆媒报道称,这本诗选《山河颂》由广东人民出版社今年8月份出版,选编了黄华华多年来创作的诗词,记录了广东历史人文文化及改革开放后南粤大地崭新景象。开国元帅叶剑英之子叶选平为该书惠赠墨宝。

  1946年10月出生的黄华华,年近七旬,在《山河颂》后记中谈论诗歌、回忆人生点滴,谈及自小受益于“秀才”父亲的言传身教与文化熏陶,感叹2011年11月4日卸任广东省省长那天,“当我把办公室收拾干净时,大脑中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下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涌上心头。新的生活开始了。”



  2011年黄华华突然请辞广东省长曾被认为太意外

  曾经主政广东达8年之久的黄华华为广东梅州兴宁人,与叶剑英家族同乡,被视为广东政坛本土势力中最强大的客家力量的代表。黄华华早年毕业于广东中山大学,“文革”后先是进入广东共青团系统,1987年转任家乡梅县地委副书记,经历梅县升格为市,1992年4月第一次“入常”,先后任省委秘书长、广州市委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等。2002年黄华华正式接替卢瑞华出任广东省省长,跻身正部,延续了“外来书记、本土省长”的模式。

  2011年11月份,就在十八大换届的前一年,黄华华在年满65岁时突然请辞,入京担任全国人大侨办副主任委员,其省长职位由朱小丹接任。当时,广州《羊城晚报》发表题为《黄华华8年省长路:风雨兼程,屡创辉煌》的文章,表扬他任内贡献,称他是大胆的先行先试者。此外,广州《南方都市报》昨刊登黄的书面专访,谈及广东在十一五规划的成就,还展望未来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黄华华在任期间,成功主办广州亚运以及深圳大运会,积极推动粤港、粤澳以及泛珠三角之间的区域合作、落实CEPA政策、改善珠江水质问题、放宽自由行到港澳政策、八达通与岭南通互联互通使用,但同期也发生不少争议性社会问题,如富士康跳楼事件等。另外,当年曾有传言称,黄华华当年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力推的“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策略颇有微词,认为“广东的加工行业转型升级过程至少要三至五年,不能急转弯”。

  在广东省长的继任人选上,据说去年落马的“华南虎”、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曾被认为是黄华华刻意培养的人选。

  从中共建政起,梅州籍的中共元老叶剑英主政南粤。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至1990年代,广东本土的地方势力一度发展到顶峰,如1985年接任省委书记的林若是潮汕人,同期任省长的叶选平则是叶剑英的长子,接替林若的客家人谢非更一度跻身中央政治局委员,开创广东书记入局的惯例。同期的广东省高层中吴南生、许士杰是潮汕人,梁湘、黎子流、梁广大都是广府人。只有省长朱森林是长期在广东工作的外省人。从1990年代起,李长春1998年空降广东后,开创了“外来书记、本土省长”的模式,从李长春、卢瑞华,到张德江、汪洋、黄华华,再到之后的胡春华、朱小丹(生在广州的外省人)都是如此。而广州市委书记通常由仕途看好的本土力量把持,成为上调广东省长的最高产职务。

  然而,万庆良的折戟以及广东政坛在十八大后的大整肃,导致即便是“外来书记、本地省长”的模式也难以维持。文章中评论万庆良的落马意味着广东本土势力的重大挫败,可能短期内难以恢复元气。

  此外,此次同样曾任广东省长的梅州同乡叶选平为黄华华亲赠墨宝,可见这位年长其近二十的红二代与黄华华关系匪浅。据公开资料,尽管“赋闲”人大,黄华华在仍与叶选平等参加了2013年9月22日的世界客商大会。同乡的身份让两人的名字频频见诸各种公开场合。

  2018年8月14日,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刊发《山河颂》黄华华所作后记及部分诗作,全文如下:

  黄华华所作的《山河颂》后记

  2011年金秋,我年满65周岁,已到任职的最高年限。11月4日上午,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接受了我辞去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职务的请求。当我把办公室收拾干净时,大脑中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下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涌上心头。新的生活开始了。

  长期没日没夜地工作,我已经习惯了紧张有序的节奏,转岗到全国人大工作后,如何继续让大脑敏锐运转而不变得迟钝呢?活到老,学到老,我想到了学诗。当年9月底,我就尝试着在《南方日报》发表了一组赞颂广州的诗作,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既有兴趣,又能健脑;既能拓展视野,又能陶冶性情,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出生在粤东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因读过几年私塾,成了当地的“秀才”,他记性极好,生性好客、健谈,每有远客近邻,他一定在屋前禾场上烟茶招待,谈天说地,讲“古”,绘声绘色地背诗诵词,拆字解谜。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村里人都会请他挥毫泼墨,虽无报酬,但有求必应。“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生”等等,便是那时他常写的春联。他还会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为乡邻自撰自书过不少对联。每当此时,我就会为他烧水、磨墨。从小耳濡目染,许多楹联诗词我都烂熟于心,至今还能倒背如流。我想,如果说我有一点文学基因的话,大概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而来的。“更喜书香常作伴,宋湘佳话绕围龙”(《重回梅州》),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事。

  “文化大革命”前我考上中山大学,在数学系攻读了五年。数学是比较艰深复杂的一门学科,外人看来枯燥单调,要学好非常不易,我有一位同学就因为用功过度,最后导致神经错乱,我至今记得他深夜独自在走廊里喃喃自语的情景。数学是逻辑思维,抽象而理性,文学是形象思维,具象而感性;数学讲的是精确,文学讲的却是感觉;数学讲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文学则是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两者是事物的两极,各有各的规律。学好两者的共同点是,兴趣第一,用心第二。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中,从唐代兴起的格律体诗(也称近体诗),是传统诗词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诗体,是中华文明灿烂星空中最耀眼的星座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更替,尤其是近代白话文的兴起,格律诗已日渐式微,被日益边缘化,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去读,更遑论去写。格律诗难学难写,这也是客观事实。近百年来,对格律诗的创作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诸如在平仄、押韵、古今读音等方面,特别是对“平水韵”和“新韵”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不可否认,格律诗有格律过严、束缚思想的局限,作为语言艺术的载体,用格律诗来反映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确有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的时候。打个简单的比方,如果用格律诗来表现今天惊心动魄的经济活动如投资、股市等,肯定会是索然寡味的。这就涉及一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诗言志,一首好诗必定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重要的是要用好的形式表达出感情和思想,只讲内容不讲形式肯定是不行的,但也不能因过分讲究形式而损害内容,以形害义,得不偿失。因此,既要尽量讲究格律,又不能为格律所束缚。事实上,相对于格律诗更早的古体诗(也叫古风)就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也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同样涌现出不少千古绝唱。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人贾岛演绎过“推敲”的故事,对我来说,学诗的主要方法是琢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除此之外,还需要文化底蕴,需要广泛的古典文学知识积累,诗词美学修养,更需要锲而不舍的努力。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只要是心无旁骛地潜心钻研,认真思考,想通了,钻透了,就必有收获。

  广东是旅游大省,资源十分丰富,景点数不胜数。我当省长的那些年,省里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据了解,2014年,我省旅游总收入达到9200多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总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与文化如影相随,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无形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有形的身躯,文化活动天然地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旅游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传播、展示、弘扬、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我想,如果能尽个人绵薄之力,用诗词的方式,通过对旅游景点丰富内涵的挖掘、提炼、讴歌,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缘,达到一种深度融合,必将有利于推动旅游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5/08/22/4503421.html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12: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