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展示客家风情魅力,透析客家文化内涵,凝聚客家世界乡亲。
搜索
本版
用户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用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客家资讯
客家资讯
客家人社区
客家人社区
最新发表
博客·日志
相册·图床
记录·心情
排行榜
帮助
繁體
博客·日志
相册·图片
心情·微博
排行榜
游戏
帮助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
客家人社区
›
客家概说
›
客家新闻
›
萧彦红:本土世界冠军诠释龙岗“客家精神” ...
返回列表
查看:
784
|
回复:
0
萧彦红:本土世界冠军诠释龙岗“客家精神”
[复制链接]
hakkanews
hakkanews
当前离线
积分
16797
狗仔卡
发表于 2016-3-25 17: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萧彦红:本土世界冠军诠释龙岗“客家精神”
萧彦红,1978年10月6日出生于龙岗坪地,2002年因交通事故造成下身瘫痪,2005年8月进市残疾人射箭队。2007年10月,夺得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决赛女子坐姿(轮椅)射箭冠军。2008年,光荣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勇夺北京残奥会女子团体反曲弓公开级金牌,成为深圳历史上夺得首枚残奥会金牌的运动员,先后获得“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劳动模范”、 “全国‘三八’红旗
萧彦红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深圳侨报记者 钟致棠 摄
2008年9月,北京残奥会射箭比赛,萧彦红全身心投入比赛。CFP供图
口述人物:萧彦红 采访整理:深圳侨报记者 何小娟
乐观豁达
从小深受传统客家文化影响
喧嚣热闹的老街集市,坑洼不平的泥巴村道,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的龙岗。作为土生土长的龙岗客家人,父辈们的勤劳纯朴、乐观豁达,让我从小到大深受影响。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便是跟着奶奶到龙岗老街赶集。四面八方来的人们挑着自家饲养的鸡鸭鹅等家禽,还有其他农副产品,集聚在龙岗老街古榕广场吆喝叫卖,人头攒动,热闹异常。老街是龙岗建区前的经济中心,有极具客家传统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以古榕广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出几条小巷。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加上近年来多次综合整治,这条商业老街仍保留着原来的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
如果说赶集是孩童时最好玩的事情,那么读书时最常见的娱乐便是打篮球,那时文体设施匮乏,文体活动单调,篮球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运动,我在坪地中学就读的时候是学校篮球队队员。或许,后来我能进入深圳市射箭队,成为一名射箭运动员,跟我在学校时奠定的良好运动基础不无关系。
1993年建区伊始,龙岗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特别是坪地镇,与惠阳交界,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我娘家所在的坪西村,多是泥巴村道,还有稀稀落落的水田,但种田的人并不多,主要以种植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为主。村里大部分土地已被集体征收,通过建厂出租或直接租地等方式,陆陆续续引进几家港台来料加工厂,主要做牛皮、织布、背包等,规模小、污染大。
1998年起,性格活泼开朗的我被村里派遣到辖区一家台资伞骨厂当厂长。厂里只有二三十名工人,我主要负责进出口报关以及员工保险等管理工作,每个月的工资200多元。2000年以前,坪西村人均分红只有几百元。而与坪西相邻的龙岗镇新生村,人均分红却达到上万元,是当时龙岗不折不扣的“明星村”。
24岁以前,我的人生和身边很多人一样,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生活。然而,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却因一场交通意外而彻底改变。
自强不息
坚忍和毅力成就世界冠军
一场车祸使我双腿残疾,这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我绝望过,但最终凭着不服输、不认命的韧性,我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走上了射箭运动员之路,最终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2002年3月23日,我记得特别清楚。那天,我抱着一岁多的女儿去看病,途中被一辆失控的大货车撞倒,导致高位截瘫。手术醒来得知自己终生将与轮椅为伴时,我瞬间崩溃了,是孩子的呼唤和丈夫的不离不弃,还有骨子里不认命的倔强,把我从绝望的边缘拉了回来。
住院5个月后,我回到家里,开始艰难的康复锻炼。为了自己能照顾自己,我上网搜集截瘫方面的康复治疗资料,一点一点摸索学习,很快学会了轻松自如地坐在轮椅上做饭、炒菜、料理家务。在学会自理的同时,长期闭门在家的我也渴望走到外面看看。
2005年8月,深圳市决定组建残疾人射箭队,为广东省残运会、全国残运会和2008年残奥会选拔人才。一名基层的残联工作人员向市残联的领导推荐了我,当市残联的领导联系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射箭队时,我不假思索地一口答应了,因为我必须走出车祸阴影,重新面对世界。
凭借较好的身体平衡力,我顺利进入了市残疾人射箭队训练,然而射箭训练远比我想像中艰难。白天是一张弓反复地拉开和弹出,晚饭后,还要加练体能,我没日没夜地苦练,轮椅坐坏了;胳膊让弓弦打肿了,全是淤血;脸也被弓弦弹破了,刺骨的疼;身上还有多处拉伤扭伤;长期坐着轮椅排汗不畅,导致了淋巴结发炎,左大腿肿得比平时的两倍还粗……面对这种超越身体与心理极限的训练,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但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8月的省残运会上,我夺得女子坐姿射箭个人赛金牌;相隔两个月后,我又一举拿下全国残运会三枚金牌,同时入选国家队;一年后,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上,我登上了残疾人射箭项目最高级别比赛的冠军宝座。
2008年9月15日,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射箭场举行的北京残奥会射箭项目女子团体反曲弓决赛上,三人组成的中国女子射箭队,我领衔第一箭,箭呼啸而去,“10环!”全场一片欢呼。紧接着,其他两名队友接连射出10环、9环的好成绩,最后我们以205环的总成绩战胜韩国队,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并刷新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站在自己国家的领奖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一刻我激动不已,甚至忘记了腰椎钢板断裂带来的疼痛。那钢板是我第一次做手术时为固定腰椎而植入的。医生嘱咐不要剧烈活动,也尽量避免久坐。可是,进入射箭队以后,我每天要用近40磅的力量开弓射箭几千支,在轮椅上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高强度的训练使植入我腰部的钢板发生了断裂。但为了备战北京残奥会,我忍住疼痛,选择了保守疗法。夺冠后,我第一时间就是到医院取掉了那让我夜不能寐的四块断板。
自信从容
用行动传递龙岗正能量
头顶世界冠军光环的我,因此成为了父老乡亲眼中的“巾帼英雄”、深圳的骄傲、龙岗的自豪,龙岗社会各界也掀起了学习“萧彦红精神”的热潮。
十年的运动生涯,我参加过大小赛事几十场,什么奖牌都拿过了,这是我比很多职业运动员都幸运的地方。与此同时,“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省劳动模范”、 “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等各种荣誉接踵而至。对我来说,赛场如同人生,我只想证明自己,享受射箭运动所带来的简单快乐,从一次次战胜自己中变得更加自信从容。至于成为父老乡亲眼中的“巾帼英雄”,却是我始料未及的。
第一次问鼎世界冠军是在2007年10月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残疾人射箭锦标赛决赛上,这也是中国运动员首次在这项赛事中获得这个项目的金牌。当年,深圳刚刚成功申办大运会,作为主会场的龙岗,全区上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饱满热情投入到迎办大运会的热潮中,而我的夺冠恰恰为龙岗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我载誉归来后,龙岗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萧彦红精神”的热潮,把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拼搏进取、精益求精的“萧彦红精神”,看作是龙岗人传统精神的升华光大,体现了龙岗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务实奋进、超越自我的时代精神,这让我倍感自豪。
同年11月13日,在龙岗区政府迎宾馆三楼会议室举行的“萧彦红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坐着轮椅的我自信地面对现场听众,分享夺冠经历和自己的不平凡人生。“我曾怨恨命运的不公,现在我却相信,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无论是遭遇什么困难,只要自己不放弃,认准目标,勇往直前,什么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那次的座谈会上,我还被龙岗区授予“迎大运,我先行”龙岗区全民志愿“心”行动“行动大使”称号。作为一名运动员,在自己家乡举办这样的世界体育盛会,心里感到十分自豪,希望自己能身体力行,和龙岗人民一起行动起来,为迎办大运会出一份力。事隔一年,获得北京残奥会女子射箭团体第一、个人第三名的我载誉归来后,又一次在区府会堂高高的讲台上作报告。
大运会前夕,龙岗街道文体中心以迎办大运会为契机,以我的励志故事为原型,创作配乐情景诗《箭与弓的对话》,多次搬上龙岗区以及街道的舞台,听说每场都让市民感动得落下眼泪。虽然从没想过成为别人眼中的巾帼“英雄”,但是能够作为一个励志榜样,传递龙岗正能量,我感到无比荣幸。
“申大”成功之夜 作为龙岗人的我倍感自豪
难忘事件
2007年1月17日凌晨,深圳成功申办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喜讯从意大利都灵传来,作为大运会主会场所在地的龙岗沸腾了,聚集在龙城广场的各界群众手里挥动着国旗和写有“我们胜利了”、“深圳赢了”的牌子,纵情欢呼,载歌载舞,绚烂的焰火将龙岗的夜空装点得五彩斑斓,龙城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那时候我刚好在北京训练,这一切的场景都是家里人在电话里告诉我的,但即使如此,我依然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在龙城广场跟着人们一起欢呼。
第二天,我在视频上看到了深圳“申大”成功的消息时仍旧激动万分,要知道深圳大运会是继2001年第21届北京大运会、2009年第24届哈尔滨大冬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大学生体育赛事,也是26岁的深圳经济特区迎来的首个国际性体育盛事,而且主会场所在地就在龙岗,作为龙岗人的我感到特别自豪。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以前我向队友介绍自己来自深圳龙岗时,很多人并不知道龙岗在深圳哪个角落。大运会举办之后,我再跟队友说起龙岗,他们都会说,那里是不是有座漂亮的大运场馆。我想,如果他们看到过夜色中,镶嵌在龙岗大运新城的三颗巨型“水晶石”的迷人光彩,他们肯定会更加难忘。
人物问答
记者:建区以来,龙岗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您感触最深的变化是什么?
萧彦红:地铁通了,龙岗大道扩宽了,盐龙大道、水官高速等四通八达的道路大大缩短了与原特区内的距离。依托大运中心、体育中心,龙岗成功举办了各种国内外体育赛事和大型演艺活动,让龙岗市民在家门口就能观看国际赛事。还有感触很深的是,坪地以前是“穷乡僻壤”,现在也开始与世界接轨,深圳国际低碳城每年都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聚集在这里,共同探索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我自小生活的坪西成为了国际低碳城启动区,这些都让我觉得不可思议。
记者:在当选龙岗区政协委员期间,你做过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萧彦红:因为龙岗无障碍设施不完善,很多时候,身为残障人士的我出行会遇到诸多不便,加上这些年经常在国外见到其他先进城市在城市建设人性化的一面,所以在2011年的龙岗区“两会”上,我提出了一个关于加强对残疾人出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建议。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是衡量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大运会之后,龙岗逐渐跟世界接轨,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注重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不可忽视群体的人文关怀,加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障人士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记者:面对其他跟你有类似遭遇的人,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萧彦红:自强、自尊、自信、自爱,永不抛弃、永不放弃,是我一直推崇的人生信条,我希望其他残疾人朋友一定要坚信自己可以走出家门,有一天甚至可以走向世界。用勇气走出自己的家门,你的人生就会不一样,就会有另一番新的天地。
消息网络来源:
http://www.sz-qb.com/html/2016-03/25/content_51722.htm
北京奥运会
,
残疾人
,
火炬传递
,
女子团体
,
农副产品
相关帖子
•
河源“玻璃人”创助学基金帮贫困生
•
龙岩中心城市亟待建设农贸批发市场
•
梅州市佛教界迎春节送温暖
•
50多款梅州特产亮相荔枝湾
•
照亮农民致富路——赣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掠影
•
三明市启动社区"守望平安"消防志愿者行动
•
惠州惠阳区投450多万元慰问万名困难群众
•
广东清远飞来峡开展农村残疾人茶叶种植技术培训
•
推出名优农品馆
•
客家活竹酒获评“梅州手信”优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变色卡
抢沙发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扫一扫访问
✕关闭
Copyright © 2019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ttp://www.hakkaonline.com) | Base on
Discuz!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