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8|回复: 0

浅谈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歌唱教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2 15: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语:
   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把握山歌歌唱的咬字、衬词、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意义重大
[责任编辑: zhangnan ]
  内容提要 客家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把握山歌歌唱的咬字、衬词、唱腔风格等方面,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意义重大。
  关键词 客家山歌 客家方言 演唱方法
  客家山歌向来被音乐界称为“岭南奇葩”,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 2006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唱歌无论好歌喉,条条唱出解忧愁,一日三餐歌送饭,夜夜睡目歌贴头”。正如山歌所说,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最能代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在客家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千百年来,人们用歌声来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抒发感情,是客家社会群体中最受欢迎和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自从客家山歌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客家山歌倍受重视,山歌课作为地方特色课程也因此进入了课堂。在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歌唱教学上,本文根据笔者的实践教学,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在山歌的歌唱教学上得出几点浅见,旨在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歌唱教学有所裨益,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客家山歌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有一方歌”。用这句话来描述客家山歌来说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由于不同地区的客家人在其语言、生活、和民俗风情等方面存在着共性与个性,故客家山歌才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鲜明的音乐特征。客家山歌音乐的基本特征,主要从歌唱语言、节奏节拍、音阶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歌唱语言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形成这种民歌独特风格的重要因素就是语言。传统客家山歌的歌唱语言为客家话,而新山歌的歌唱语言已发展可用普通话。在此,我们把客家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作分析比较。
  1.客家方言没有翘舌音,唇齿音较多。唇齿音发音比较靠前,主要在舌、齿、牙、唇处着力,“zh、ch、sh”均念成“z、c、s”,如普通话的“chi”,客家话则念“ci”等等。
  2.送气音的不同:由于客家话中保留了古音的成分较多,所以送气音的数量多于普通话的送气音,在普通话中有许多不送气音在客家话中都读成送气音。如普通话发不送气音b的,客家话却发成送气音p,如把“白、避、部”均念成“排、辟、铺”;普通话中发不送气音d的客家话发送气音t,如把“代、到、定”均念成“太、套、听”;普通话发不送气音z、zh时客家话都发成送气音c,如把“扎、住、躁”均读成“杂、促、糙”等。
  3.调值不同:标准普通话阳平的调值是35,是一个高而上扬的调子,而客家话阳平的调值是11,调值低而平;普通话中上声的调值是214,是一个先降再升的曲折调,而客家方言中的上声是一个降调,调值为31,所以在念“老”、“情”、“来”、“米”、“酒”等上声调时,均念成降调。
  4. f-h发音不同:客家方言中f-h不同发音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声母h和合口呼韵母相拼时,均读为唇齿音,f如“花、虎、混”读成“发、父、分”;二是声母念成唇齿音的,f或读作双唇音p,如“肥、扶”均读成“培、葡”等。
  5. i-ü不分:由于客家话没有撮口呼韵,常把撮口呼韵读成启齿呼韵,如把“羽、权、女”均读成“以、钱、你”等。
  6.前鼻音en、in和后鼻音eng、ing不分:在客家方言中,后鼻音只有ang、ong、ung,而没有eng、ing。所以常出现en、eng不分和in、ing不分。如把“整治”念成“诊治”,把“鲸鱼”念成“金鱼”等。
  对于非客属方言区的学生,只要懂得普通话与客家话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咬字上多作练习,要唱好客家山歌也不难。
  (二)节奏、节拍
  1.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体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性格和力量。客家山歌的主要节奏有如下几种:
  (1)节奏自由,富于变化。
  (2)节奏规整、匀称,比较平稳。
  (3)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节奏。
  (4)自由延长音节奏。
  (5)切分节奏。
  (6)节奏紧迫、类似戏曲中的流水板。
  2.节拍。
  节拍代表一首歌的基本节奏,山歌中的节拍比较自由多变,十分丰富,这是由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以下从不同客属地区来分析山歌的节拍。
  (1)闽西山歌主要是2/4拍,其次是2/4、3/4拍子交替使用, 3/4、4/4等拍子的运用相对较小。
  (2)粤东山歌由于委婉、迤逦,其主要节拍是2/4、3/4拍子的交替运用,其次是散拍子和2/4拍子、1/4拍子,其余各种拍子交替较小。
  (3)赣南山歌主要节拍也是2/4、3/4的交替运用最多,其次是散拍子和2/4拍子,再次是3/4、4/4和各种拍子的交替使用,甚至有多种不同拍子的结合运用。
  (三)音阶、调式
  1.音阶。
  客家山歌的音阶,主要是四声音阶、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其次是三声音阶,二声音阶、七声音阶则为罕见。
  2.调式。
  客家山歌的调式,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样样俱全。以徵调式居多,其次是羽调式,而角、商调式较少。闽西、赣南、广西、贵州、湘东以“徵”调式为主,其次是“羽”调式;粤东地区以“羽”调式为主,再次是“徵”调式:而“宫”调式几乎各地都有,但分布不均;“角”调式为数不多,在闽西连城县古田山歌和台湾山歌(如新竹、苗栗、桃园的大山歌调和山歌仔)等地中可以见到。
  (四)曲式结构
  客家山歌的曲式结构,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是乐段结构。而乐段结构比较复杂多样,常见的曲式结构是二句和四句,此外尚有一句、三句、五句,甚至有六句以上的多句结构。以下主要对乐段结构中常见的二句与四句进行分析比较。
  1.二句体。
  二句体一般是由上下两个乐句所组成,两句之间有重复性结构,也有非重复性结构。如:梅县松口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就是一首为a+a1重复性结构的二句体。
  2.四句体。
  四句体乐段比二句体复杂,它可以是起、承、转、合(即abcd)的乐段,也可以是复合乐段。如:梅县梅城山歌《梅县公园景色靓》就是一首为abcd的四句体乐段。
  综上所述,分析客家山歌的音乐基本特征,理性地认识客家山歌,这对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二、客家山歌歌唱教学的基本要领
  (一)唱准当地客家语言,以字变音,字正腔圆
  俗话说:“十里一方言”,客家方言在不同客属地区也存在一些差异,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以梅州市为例,除梅县、梅江区基本相同外,其余各县、市的客家话在语音与音调上都有不同的区别,如,兴宁客家话翘舌音多,而五华客家话在语调上显得较硬,梅县话与蕉岭话则显得较软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客家方言语时,既要对比普通话的发音,在演唱各地山歌时还应该以当地的语言为标准,这样客家山歌才具有地方特色。
  演唱山歌最主要的特点是抓住旋律不变,以字变音。以字变音就是要按照山歌的歌词咬定音、变音,而不是死套曲调一成不变。所谓字正就是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唱准各地客家方言语。腔圆就是指山歌歌唱行腔要圆润、婉转、流畅、动听,特别是要唱好拖腔与润腔。字正腔圆是有机结合有机联系的,字正腔不圆则僵硬,腔圆字不正则听不懂。
  (二)山歌味(山歌风)要浓,就要运用好衬词(虚词),唱好拖腔与润腔
  1.运用好衬词。
  “衬词”即“虚词”,指无任何意义之词。客家山歌里的衬词使用较多,如“哎”“啊”“喏”“哦”“个”“依溜啊”“刁嫂子”“拒话”“哟”“喔”等等。衬词是客家语言中的口头语,用来加强说话的语气、语调。山歌使用衬词与客家风土人情、语言习惯有关。演唱客家山歌巧用虚词,可以起到增强地方色彩,扩展曲调,美化旋律之功效。如例1:《有好山歌溜等来》歌词中的“依溜呀”“喔”“个”“哇”“哦嗨”也都属衬字衬词,正是这些衬词的运用,使得梅县山歌更显得抒情优美,委婉迤逦。
  客家山歌衬词是没有规范的,但一般的规律总根据歌词最后一个字的韵母加上接近的衬词构成,但有的山歌衬词是固定的,每首歌词都一样,如:兴宁石马山歌
  歌词中的“哇”“刁嫂子”“老妹你过来哟”“溜啄”“哎哎哉”都属衬字衬词,而这些衬词的出现就构成了石马山歌的独特风格。
  另外,虚词在唱法上,也可把别的山歌的虚词进行揉合,如梅城山歌加进兴宁山歌的“溜啄”等,在唱腔的末句可进行升华,增强歌曲的华丽与结束感。
  2.唱好润腔与拖腔。
  所谓润腔,就是将各种旋律进行润饰,它是通过各种装饰音(如前倚音、后倚音、上滑音、下滑音、波音、颤音、三连音等)来实现的。装饰音是客家山歌曲调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唱好客家山歌的润腔呢?笔者认为就是唱好装饰音,歌唱方法是在控制好气息的前提下,轻而快的唱出来,歌唱要细腻、婉转、灵巧。如:蕉岭长潭山歌
  这是一首运用装饰音最多的山歌,几乎每种装饰音都有,在演唱时必须先把握住不同装饰音的唱法,唱好装饰音才使得这首山歌显得柔和、委婉、抒情,更富有地方特色。
  所谓拖腔,就是把声腔拉长,体现在节奏上面的放宽,这是在戏曲音乐中是常见的。拖腔演唱方法是客家山歌的延长音大都发直音,像一条线似的,没有曲弯之感,音波很小,这是客家山歌演唱的特点和风格。如:梅州五华县的长布山歌
  这首山歌通过拖腔使得旋律更为舒展、飘逸和淳美。唱好润腔与拖腔即掌握了客家山歌演唱的基本特点和风格,特别是唱好装饰音,可以使曲调婉转悠扬,上下流畅连贯,富有地方特色。反之,则显得直白僵硬,影响风格的发挥。
  (三)字里含情,字里传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在演唱客家山歌时要注意“字里含情”、“字里传情”,根据词意情感确定音乐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对一些具有感情含义的字,特别是动名词,都应加以强调和运用特殊的唱法给与润色。如著名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特出名》中的“名”与“份”字,在演唱中应加以强调,在音色上加以特殊处理,这样才能做到“字里含情”、“字里传情”,歌唱听起来才会有韵味。
  古人云:“未曾开口先有情”。山歌能否唱到人们的心坎上,打动人心,引起听众的共鸣,这与歌手倾注的感情是密不可分的。演唱客家山歌时,感情的运用要根据山歌的内容,加以理解与想象,通过演唱者外部的表情、动作来传达给观众、感染观众,使人觉得亲切、投入、形象。声与情要有机结合,以情带声,以声见情,最后达到声情并茂。
  (四)树立民族发声的正确概念,正确运用气息,掌握歌唱方法
  不少人认为,唱山歌只能用大白嗓,越浅白越好,不讲究发声方法,听起来才有风格。其实不然,演唱客家山歌与唱其它民歌一样要树立民族发声的正确概念,正确运用气息和掌握歌唱方法。山歌演唱气息的运用与民族唱法是相通的,歌唱中每个字都必须在正确呼吸的支持下吐字,所有的发音都要在气息的轨道上运动和过渡转换,用气线将字贯串起来。如果气息不足失去支持,就会声跌字落;气息过量失去平衡,也会使字发散变形。气息不但支托着每个字,而且直接影响着字的力度。山歌的歌唱方法是要求发声位置靠前,音色明亮集中,但是明亮绝不是叫喊、紧逼的声音,而是靠鼻咽腔打开高位置的声音,声音要集中,要求喉咙不宜开得太大,一般用中管或小管演唱,声音就可以达到靠前明亮了。
  (五)掌握好节奏快慢、强弱,把握好各种唱腔的风格
  客家山歌节奏自由,富于变化。尤其是原板山歌,节奏自由发挥,没有固定的板眼,可长可短,演唱时应注意进行乐曲的处理,节奏快慢、强弱都要根据内容和演唱效果进行变化。
  另外,唱好客家山歌还要把握唱腔风格。客家山歌唱腔主要有以下六种:呼唤式唱腔(号子)、直头筒(过山梆)式唱腔、三三二二式唱腔、四三式唱腔、四句八节式唱腔、三四式唱腔。每种唱腔的演唱风格各异,如直头筒(过山梆)式唱腔的特点是前紧后宽,句尾都可任意延长,在演唱时应注意把握好唱腔风格。如例2:《梅县公园景色靓》
  又如,二二二一式唱腔,他的行腔换气并不像其他山歌一样,在每一句的句末换气,而是在乐句的中间换气,在演唱时我们应根据唱腔特点,在乐句中间加以换气。如例4:《长潭行出公王陂》掌握好节奏快慢、强弱,把握好各种唱腔的演唱风格是唱好客家山歌的关键,要求演唱者要不断地作比较练习,斟酌各种唱腔的韵味,才能唱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的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课作为地方特色课程来开设,成为学校共选课及专业限选课,正在进行课程实验与研究。如何提高客家山歌歌唱教学,还需要我们广大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对客家山歌不断地进行创新与研究,探索出更多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歌唱方法,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客家山歌人才,以此来传承和发展客家山歌,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温萍.粤东奇葩[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2]陈修.梅县客方言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3.
  [3]张利珍.浅谈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咬字[J].中国音乐, 2006(103): 133-137.
  [4]李寿粦.山歌野谭[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5]汤明哲.山歌汤创作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 1987.
  [6]汤明哲.山歌汤创作演唱艺术[M].香港:天马出版社, 2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04: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