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82|回复: 1

[转帖] 东方的古罗马城堡 客家围和小花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0 10: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享到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附近有一座客家围,名叫关西新围。现在已经是国家4A级风景区了,从2004年到现在,围屋已经做了两次维修。世客会让这座围屋一夜之间驰名中外,人们不远万里慕名前来观赏。媒体将这座客家围屋称为“散落在民间的皇宫”和“东方的古罗马城堡”。

   关西新围以保存完整和功能齐全著称。高耸的围墙和高大坚固的炮楼组成了围屋的外围,东西各有一扇大门。整个围屋九栋十八厅,里面是内围。大院内有水井、厢房,后院有戏台、马厩、柴火房。这围屋类似于北方的土城堡,寓居住和防卫于一体。大门上长满红褐色锈迹的铁板和深浅不一的弹痕记录下来当年山贼、土匪屡攻不下的无奈和沮丧。

   一位客家围子弟告诉我,整个围屋面积大约有7700多平方米,大小房子共计124间。内围按三进六开对称建造,单是内围中厅就可以并排放下十六张八仙桌,一般人家婚丧喜庆宴请来宾中厅就足以够用。小时候随老师去过一次围屋,感觉这深宅大院就像书本上大地主刘文彩的家。长大后,有一回听一位资深的老司仪调侃过:为客家围人家做司仪写请柬和对联为何要“先期降临”,只要数数关西围屋厅堂里的门和柱子你就清楚了。
分享到

   这是一座神秘的围屋。从前厅到后庭有几十根柱子,在这近两个世纪的时光里,竟然没有一根柱子腐朽。据说这些柱子是用外地的龙木做成的,也有的说是用楠木做成的,只是在修缮的时候如旧修旧用墨汁涂过,已经分不太清了。围屋的上厅是个神圣的地方,是个专门祭祀的厅堂。虽然这里比起中厅来要小一些,但是到这里上供要比在其他地方庄重许多,尤其是过新年的时候。据围屋的长辈说,早年间这里曾经挂着围屋主人徐名均一家人的画像。传说围屋有三件宝贝:一是铜镜,相传是慈禧太后所赐,至今下落不明;二是一套上好的景德镇瓷器桌椅,听说文革期间被造反派收缴,如今存放在何处不清;三是围屋建造的设计图纸,如果找到了它,围屋地下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据说按照客家人的族规这件宝物只传给围主最亲近的后嗣。还有那围屋主人的厢房,门框是用坚硬的条石做成的,这也许是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可是院子里有一扇奇特的墙壁,光溜溜的,至今依旧是一个谜。多年来,我一直对围屋的排水系统颇感兴趣。每次下雨时,围屋的天井不会溢水,哪怕是下暴雨,你也看不见积水流向何处。一位客家围里的同学告诉我,他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六十年代初闹饥荒的时候,一位客家围后嗣在围屋外面寻找野菜,偶见围墙脚下的一个水道里有一只乌龟伸出头来晒太阳,这人便用石块砸开水道口上的铸铁。于是,不久他便得到了一餐美食。至于这水究竟流到哪里去了,恐怕还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

    围屋档次高贵,估计当时耗资不下百万。看看厅堂里雕梁画栋、描金绘彩,再看看每个纹窗上的木雕——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你就明白这是什么档次。前厅门楣上悬挂着两块匾,一块是“赏戴蓝领”,另一块是“连登科甲”。据说这“赏戴蓝领”是朝廷赏赐的官职,一般在四至六品之间;至于这“连登科甲”,该是族薄中记载的兄弟科考连中的故事吧。打开中厅的中堂门有一个规矩,七品县官来了,只开旁边的一扇门。官大一级,多卸一扇门。客家围屋族人回忆,解放后中厅的中堂门开过五次:一次是围屋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拍照开启;一次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视察时打开;第三次是省委书记孟建柱来龙南检查工作时,作客于客家围,围屋的乡亲们将所有的中堂门卸下以示热诚欢迎;第四次是第十九届世客会期间,关西新围的父老乡亲为了宴请海内外客家乡亲,把所有的中堂门卸下;第五次是华东五省一市春节晚会拍摄客家节庆时开启。至今围屋的老辈们还骄傲的述说着他们的先人曾经得到过御赐的“尚方宝剑”,有过光耀门庭显亲扬名的经历。只是文革挨整的经历让他们记忆犹新,每当提起这事的时候会显得神秘而声音略微小一些。
分享到

    从公元1798年始建到公元1827年竣工,这样工程浩大的围屋整整历时29年才修好。相传一位能工巧匠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从他乡来到关西小九曲河边,恰好遇见了刚刚发了大财而又想修建围屋的徐名均,这位工匠从此便在徐家住下。当他们一家离开围屋的时候,那孩子的儿子已经像他刚来徐家的时候一样大了。围屋里的人都知道,客家围屋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是经过打磨的。

   从围屋西门出去,走一小段碎石小路,便可以看见小花洲了。小花洲里有一栋小别墅,一个书院和一口不大的池塘。这小花洲是徐名均为自己的两个小妾修建的。

   小花洲是仿照苏州园林风格修建的。小桥流水,宝塔假山,一应俱全。围屋族人介绍,徐名均修好围屋之后,已是人到晚年。他不便远走他乡,从此在本地经营药铺、当铺、布市,买田置地,修建收租院。这小花洲便是他休闲时的好去处:观鱼、赏花、品茗、遛鸟、听书声。他还为自己建造了一个书院,取名为梅花书院,供后人作学堂。遗憾的是斯人已去,宝塔已倒,眼前是一片残垣断壁,但依然可以遥想当年的美妙景致。二叔和佳爷爷说过,解放前他俩曾经在梅花书院上过小学,如此看来,应该确有其事。

   一代乡绅徐名均,如今已经成为故乡旅游景区的一张精致名片。这位乡村财主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当年修建和居住过的围屋今天会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然而,我更看重的是徐名均这位乡绅勤劳智慧、乐于助人、重视教育的精神。
编辑:赖书香
来源:http://www.xjrb.com/2014/1210/24259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3-29 06:20 , Processed in 0.018983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