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用户注册 登录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返回首页

andrew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akkaonline.com/?53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關於古建(民居)保存,維護與再利用

已有 449 次阅读2009-5-30 17:12

CHARTER ON THE BUILT VERNACULAR HERITAGE;1999(人造風土遺產憲章)
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charters/vernacular_e.htm

http://wx.xinhuanet.com/zhuanlan/2007-04/13/content_9784192.htm

前言

    鄉土建築遺產在人類所熱愛和引以為榮的東西中佔有重要位置。它被看作是人類社會一項有特色和魅力的產品。它看上去非正式,但卻秩序井然。它以實用為目的,同時富有情趣和美感;它是當代生活的一個焦點,同時也是社會歷史的記錄。它是人類的作品,也是時間的產物。這些傳統而和諧的建築遺產構成了人類自身存在的核心,如果沒能得到妥善保護,就不配被稱作人類的遺產。

    鄉土建築是傳統和自然的居住方式。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包括了必要的改變以及針對社會與環境限制而進行的不斷調整。這種倖存的傳統在全球範圍內受著經濟、文化和建築趨同化力量的威脅。如何應對這些威脅是一個基本問題,必須由社區,還有政府、規劃師、建築師、遺產保護者,和多學科的專家共同關注。由於文化趨同化和全球社會經濟的轉變,世界各地的鄉土建築都變得十分脆弱,面臨著被荒廢、內部平衡與整合的嚴重問題。

    因此,除了《威尼斯憲章》之外,有必要建立關心和保護鄉土建築遺產的準則。

    普遍問題

    一、以下為識別鄉土建築的一些標準:

    1,一個群體共享的建築方式;

    2,一種和環境相呼應的可識別的地方或地區特色:

    3,風格、形式與外觀的連貫性,或者對傳統建築類型的使用之

    間的統一;

    4,通過非正式途徑傳承的設計與建造傳統工藝:

    5,因地制宜,對功能和社會的限制所做出的有效反應;

    6,對傳統建造系統與工藝的有效應用。

    二、對鄉土建築遺產的重視與成功保護取決於社區的參與和支持,以及持續的利用與維護。

    三、政府與主管部門必須意識到各個群體維持其生活傳統的權力,進而借助現有的法律、行政與財政手段對其加以保護,使之傳承後代。

    維護準則

    一、鄉土建築遺產的保護必須由跨學科的專家來執行,同時認識到改變與發展之無法避免,並需要尊重群體已經建立的文化特徵。

    二、當代有關鄉土建築、建築群和聚居地的工程應當尊重建築及群落的文化價值與傳統特色。

    三、鄉土遺產很少由單一的建築物來代表,最好是通過維持與保存每一區域內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群與聚居地。

    四、鄉土建築遺產是構成文化景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者的關係必頻在制訂保護措施時予以考慮。

    五、鄉土遺產包含的不只是物質形式以及建築物、結構和空間的組合,也包括對它們使用和理解的方式,以及依附於它們的傳統和無形因素。

    實踐指南

    一、研究與記錄

    對鄉土建築物實施任何工程必須慎重,且必須先對它的形式和結構進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報告必須存放於對公眾開放的檔案處。

    二、佈局、景觀與建築群

    對鄉土建築物的改變必須要尊重並維持其佈局、它們與物質環境和文化景觀的關係、以及各個建築物之間的關係。

    三、傳統營造系統

    鄉土建築的傳統營造系統與工藝的連續性對於鄉土建築表達形式至關重要,並且對於建築的修繕與修復極為重要。必須保留、記錄這些技術,並通過教育與培訓傳承下一代工匠與建造者。

    四、材料與構件的替換

    針對當代使用需求而對鄉土建築進行的合理改變應當使用那些可以維持建築原有表達方式、外觀、質地,和形式的材料,並保持建築材料的——致性。

    五、改造

    對鄉土建築的改造與再利用,應當在尊重其結構的完整性、特色與形式的基礎上,並滿足適當的生活水準。對於沒有中斷過使用的鄉土建築形式,社區的道德規範可以被用作干預的手段。

    六、變化與階段性修復

    應9尊重鄉土建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現的變化,這些變化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對鄉土建築進行修繕時,不應苛求其各部分都成為同一個時期的風格。

    七、培訓

    為了維護鄉土建築的文化價值,政府、主管部門,以及相關團體和組織必須強調以下幾點:

    l,為從事保護工作的人員提供有關鄉土遺產的教育項目;

    2,為協助社區維護傳統建築系統,材料和工藝的培訓項目;

    3,為推動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鄉土遺產的認識的信息項

    用於專業技術與經驗交流的地區性鄉土建築網絡。

    (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秘書處譯,2007年4月)

-------------------------------------
【转帖】老建筑长出新花朵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 ... 05012300201,00.html

汉宝德

.............................其实这是古建筑空间再利用的观念。自从上世纪八○年代以来,世界上古建筑维护的理论就从古物珍藏的观念逐渐改变为融入生活的观念。古建筑可以再利用,古迹保存的领域就扩大了。照过去的看法,只有重要的古建筑,有科学、艺术与显著的历史价值者才值得保存,因此要保存就要仔细维护,务使不再损坏。有了再利用的观念后,则略有价值的都可以保存了。往日认为应该拆除的纯功利的建筑,如工厂,才能谈到被保存。因此全世界都忙着把十九世纪废弃的码头栈房与工业厂房改为休闲活动场所。为了要再利用,修复时就要讲究合用,就不再固守「不得改变原状」的古迹维护原则。如此可使古建筑得到第二个生命。

古建筑引发的思古幽情,不但扩大了保存的领域,而且开始尽量局部的保存已倾圮的残迹。这已不是古迹价值的问题了,而是保存历史的感觉。倾圮的房子不能利用,才有新旧共构的观念产生。在英国,有很多教堂是数百年间接续建筑完成,因此有压缩历史在一栋建筑上的感觉。今天如果在一座废址上兴建新厦,而能把部分旧建融入新建,它所产生的时代对比感会十分令人感动。

如果依照这样的观念去考虑新旧共构:已指定为古迹者,认真修复,只改变其使用功能;指定为历史建筑者,保留主要的外貌,更新内部空间为他用;在部分倾圮的建筑上才考虑大规模的新旧共构,把整个园区设计为一新旧和谐的整体,而均为文化创意、艺文活动、大众休闲之用,相信大家都可以接受。


在此原则下办一次国际比图,应可提升台北市的国际形象。在今天的世界,这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计画,连中国共产党都要经过比图来选拔,是不宜于指定建筑师的。只要以重金邀约著名建筑师参与比图,就可达到完满的结果,实现陈主委「新台湾艺文之星」的理想。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4-28 at 15:15 ]

[ 本帖最后由 andrew 于 2008-12-14 00:55 编辑 ]

路过

雷人

鸡蛋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19 21: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