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用户注册 登录
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返回首页

level的个人空间 https://www.hakkaonline.com/?256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河源市中心城区概念规划公示(5、产业发展策略)

已有 616 次阅读2007-12-27 14:41 |个人分类:转载至爱

5、产业发展策略

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本规划主要从产业政策、产业组织、产业模式、产业功能与产业动力五个方面对河源市中心城区的产业发展提出策略。

(1)产业政策:从“被动承接”转向“选择性、主动承接”
  积极有选择地承接珠江三角洲转移的部分成熟型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促进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持续强化“产业园区”作为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的主要空间功能载体。

(2)产业组织:从“分散群聚”转向“规模集群”
  围绕“产业集群”组织营建专业化产业园区,在着重引进大企业集团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重视它们之间以及与大企业间的专业协作配套,鼓励通过资本重组的形式促进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3)产业模式:从“传统型”转向“生态洁净型”
  大力推进河源市中心城区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结合园区功能整合,逐步建立工业园区的环境准入机制,将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与产业政策、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等进行统筹规划。

(4)产业功能:从“单一生产”转向“多元综合”
  逐步培育河源市中心城区现代商务功能发展。未来河源市中心城区对现代服务企业的进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目前应预留发展此类功能的空间,并适时开发相关功能空间载体。

(5)产业动力:从“外源型”转向“内外并举型”
  大力吸引外资,重点营建长期平稳的投资环境,持续完善招商引资软硬平台的建设。鼓励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增强对民营经济金融资本的支持力度,鼓励民营企业介入外来产业链,增强外来产业资本对河源市中心城区产业发展的根植性。

主导产业选择策略

  一个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自身发展的基础、资源条件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及区域产业政策与模式的发展趋势等因素。为此,规划以河源市中心城区自身已有发展基础及条件、国家与广东省产业政策与模式的基本发展动向、河源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承载力以及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在河源市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础上,结合河源市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以及区域产业发展的趋势与背景,以发展前景广阔、生命周期长、市场需求量大、带动能力强、对生态环境影响小为选择基准,规划认为河源市中心城区未来主导产业为:
电子信息业:以手机生产与检验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业。
绿色食品加工业:以食品饮料、农副产品精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
机械装备业:以模具前后向生产制造为主的机械装备业。
特色旅游休闲业:以山水观光、恐龙文化、客家文化体验、温泉度假娱乐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休闲业。
商贸服务业:以现代办公、高档居住、会展为主的商贸服务业。

主要产业发展指引

  生态农业及农副产业发展指引:以技术与生态为导向,大力扶持现代生态农业及观光农业发展,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积极开拓人工养殖,利用河源良好的淡水资源,发展水产品加工、销售和集散的专业型产业区;以产业化的思维、现代服务业的视野来经营农林渔业,鼓励开发新型农副产品或半制成品,融入不同层次和类别的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型工业发展指引:重点发展以模具、手机生产配套为主的优势工业行业,充分利用模具产业的垂直链接和横向关联,打造规模化的、具备区域影响力的模具与手机生产基地;积极培育食品饮料、新型建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规划进入相应园区集聚发展,促进特色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条件吸引相关产业配套和延伸产业链;重视纺织服装加工、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改造,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劳动力丰富、价格相对低廉的资源优势,为解决河源周边县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供有力保障。
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引:一是优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商贸业态,积极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等新型生活性服务业;二是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培育商业流通、商务会展、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旅游休闲业发展指引:利用珠江三角洲消费结构的整体升级机遇、地缘关系和交通区位的改善,积极融入“大珠三角”旅游圈,开拓以“山水观光、恐龙文化、客家风俗、生态型商务会展、温泉度假娱乐”为主题的区域体验型的旅游市场。

附录:空间与功能
1 城市空间的历史演变
(1)1980年代前:以旧城为基点缓慢发展

(2)1980年代后期-1990年代初期:
城区跨江向北发展,同时逐步往南沿东江西侧发展
  河源1988年设立地级市,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城区空间范围逐渐扩大,居住区跨江发展,城市功能逐步多样化;1987年广梅线改编成205国道,成为中心城区境内从南至北的交通主干线,城市空间逐步沿交通干线呈轴线扩展。

(3)1990年代中后期:以新丰江两侧为重点发展区
  这一时期河源市中心城区重点向新丰江北岸拓展,逐步发展成为新的河源市行政中心,主要沿205国道以及新丰江南岸呈“L”型发展,工业用地集中在旧城近郊南部呈块状、跳跃式发展。

(4)2000年至今:沿交通轴南北纵向拓展,带型组团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初步形成
  随着河源市中心城区内外环境的改善以及自身发展战略的转变,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大大增强。2003年粤赣高速建成,中心城区空间拓展进入快速拓展时期:两江交汇地区以商业、文娱等功能的充实为主, 工业集中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明珠开发区,以及205国道、粤赣高速公路周边地区分布,带型的组团式的空间结构逐步形成。
2 城市空间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

(1)沿交通轴向带形组团生长模式明显
  河源市南北向的狭长盆地的自然地形以及不断完善的交通条件共同促使中心城区空间南北向、带形的生长模式:中心城区沿粤赣高速公路、205国道由南向北依次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河源市区、东源县城(仙塘)三大城镇组团。未来随着中心城区高等级公路兴建或改建,不仅大大缩短组团间的交通时距,轴线上的城镇也将快速发展。

(2)由沿东江单向发展逐步转向“两江四岸”的多向拓展
  1990年代之前河源市中心城区受自身发展条件的制约,空间拓展相对缓慢。进入2000年以来,河源市中心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空间逐步由新丰江南岸转向“两江四岸”拓展,重点突出河源市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并通过系列新区开发、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带动了河源旧城区的改造。

(3)“生活内聚,工业外延”功能空间结构逐步明显
  上版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生活内聚、工业外延”的功能空间结构基本形成,中部旧城区着重城市服务功能的充实与提升,南北组团以工业空间扩展为主。




路过

雷人

鸡蛋

握手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6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