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09|回复: 24

【转帖】著名散文作家碧野[广东大埔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2-4-16 23: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ccnt.com.cn/literature/wenxue/sanwen/bi.htm
碧野的散文
  碧野(1916-- )著有散文集《在哈萨克牧场》、《情满青山》、《月亮湖》和《碧野散文选》等。
  歌唱英雄的时代是碧野散文的主调。不论是描写山光水色,还是展示建设大业,他的作品总是格调高昂、春光明媚,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祝福。他的游记作品中的力作《天山景物记》,介绍了新疆天山的丰富物产和异彩奇情的景物,歌颂了边疆各族人民的新面貌;《山高云深处》是碧野散文的又一代表作,描写了一位赤胆忠心,为人民开拓新生活的县委书记。作者将人物心灵的刻画与景色描绘融为一体,将读者带入一个云深雾重、宛若仙山的境界之中。

  碧野散文注重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在以人物为主的作品中,景物只作烘托之用,而在写景抒情的散文中,人物服务于抒情。比喻、对仗、排比、拟人是碧野常用的修辞手段,借此来创造富有节奏感的艺术境界。他的语言生动形象、气韵飞扬、诗意盎然。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1-1 at 16:1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2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8年03月01日

--------------------------------------------------------------------------------
人物故事


碧野

邓凯


白发放歌 笑看晚晴



  在中学课本里,许多人都念过著名的《天山景物记》。遥远的天
山的美丽风光随着作者的娓娓叙述在读者的内心里一一铺陈开来。一
篇文章,勾起多少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天山景物记》的作者就是
著名作家碧野。

  见到碧老是在一个晴朗的冬日。雪后初晴的江城武汉,洋溢着新
年将至的温暖和喜悦。82岁的碧野先生和小保姆一起,住在东湖边当
年胡耀邦同志特批的一处三居室里,安静而平和。

  碧野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大浦,在潮汕的金山中学就读期间,
因学潮而流亡北平。18岁的他一边在北京图书馆自学,一边在北大、
中国大学旁听。1935年,他的处女作《窑工》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
由谷牧任主编的《泡沫》,之后又在洪深主编的《光明》和王统照主
编的《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由此走上了文学道路。

  他此后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直至新中国解放。黑暗的岁月和
纷飞的战火使他经历了许多磨难,也使一个进步作家迅速地成长起来。
抗战期间,他在北方打游击,随后去了武汉,其间出版了三个报告文
学集《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在北线》。茅盾先生曾撰文
推介《北方的原野》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之后去中原战场打仗,
1940年在洛阳经历了一段狱中生活,1942年在成都办莽原出版社,邛
崃避难,重庆教书……生活在考验着他,也给予他丰厚的回报。这期
间,他创作了深受茅盾好评的长篇小说《肥沃的土地》以及《风沙之
恋》。抗战胜利后去上海,而后南京。任《朝报》和《南京人报》副
刊主编,因名列国民党特务机关黑名单,又辗转至皖南,后在上海与
戈宝权等人接受周恩来同志建议,于1948年春来到华北解放区,在中
国人民大学前身之一的北方大学任教。不久响应党的号召去前线,创
作了著名长篇小说《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小说问世不久即受到严
厉批判,被认为没有突出党的领导地位,歪曲了人民军队的形象。直
到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时,这部长篇小说才重新得到肯定。经胡耀邦同
志批示,小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再版,发行了17万册。

  作为当时中国作家协会仅有的20名驻会作家之一,1955年,他写
完长篇小说《钢铁动脉》之后,和秦兆阳等人来到新疆,生活了四年,
《天山景物记》就是记录新疆风情的作品之一。之后和徐迟等人来到
湖北,深入丹江口水利工地多年,和工人打成一片,写出了著名长篇
小说《丹凤朝阳》。

  82岁的碧老有着非常认真的生活态度。尽管年老体衰,尤其是视
力仅有0.02,但他仍坚持写作,同时积极和医生配合,以提高视力,
从而努力完成酝酿多年的写水利生活和少数民族生活的两部长篇小说。
在他家客厅正墙上,挂着茅盾先生赠给他的墨迹。斯人已去,而沾染
了历史风烟的文字却鲜活如初。

转自中华读书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23: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碧野和他的母亲  

林桢武

--------------------------------------------------------------------------------

  碧野老人在离开潮州近70年后,首次回了一趟故乡。他在文章中说,他就像一只鸽子在百花台的上空盘旋着……

  百花台,潮州古城的一处地方,这里有一个“昌黎旧治”坊,一面刻着“岭海名邦”——是古城的一个标志,因为韩愈在潮州当过8个月的官,因而有了昌黎旧治之说。百花台也是历来府衙的所在地,这里有个金
山中学,碧野就是从金中走出去的,那年他19岁。

  70年对于一个短暂生命来说真是太漫长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碧野说,鬓毛早就衰了,而乡音也都改得差不多,这么多年不听、不讲潮州话,他居然一句都说不上来了。听到这样亲切的语言,他除了挥舞着老泪还能做什么呢?

  碧野老人依然健谈,家乡留给他的只有些许记忆,而那些印记却是刻得那么深,以至于他抑制不住滔滔的话语。为什么要节制自己呢?喝潮州工夫茶,他捏着细小的茶杯,手竟不停地颤抖起来。他说,小时候是喝不上这玩意儿的,只有富人家才喝得起。

  碧野出生在一个破庙里。父亲在炭窑里帮人家打短工,母亲是一位客家妇女,有一股蛮劲,当过码头工人、挑水妇、洗衣妇。碧野说,“母亲给我的是金子般的品德”。他回忆起跟在母亲身后到韩江边等待运炭的父亲的情形,他说童年常常在这种失望中度过。有一年母亲找不到活干,没米下锅,听说蓖麻根能吃,于是挖了些回来,母亲煮了先自己试着吃,结果中了毒,昏迷不醒。可把他吓坏了,忙到小泥灶生火,煮了盐水给母亲喝,大概盐水有点解毒作用,母亲竟闯过了这一关。

  谈童年的碧野就像一位老孩子,我看到他的眼睛闪动着一种东西,说到某个关节上,他常常停下来,进入沉思。他那些记忆的片断就像流水一般,泛漫而来。在他那看似轻松的语调中,让人感受到了真情。他的谈话就像他晚年的散文一样,松散、自然,似乎不见技巧,存留的只是一片真诚。碧野在潮州有两个地方一定要看,一是西湖的涵碧楼,一是金山中学。这不仅仅是一种寻幽访胜,这两个地方牵系着他的童年和青年,对他走上革命文学之路有着某种联系。

  南京起义爆发后,周恩来、贺龙、叶挺带领部队南下广东,在潮州,起义部队司令部就设在涵碧楼里。那天,碧野走过了西湖虹桥,来到涵碧楼前的木棉树下,这是一棵非常高大的木棉楼,地上落着好多碗口大的花朵。他伫立良久,说,那个时候,他母亲每天偷偷来这里为受伤的红军战士送饭,洗伤口。他哥哥也是一位革命者,小碧野跟红军战士混得很熟。后来哥哥被毒打而死,母亲差点昏死过去。在他悲惨的童年,涵碧楼留给他的是什么样的印象呢?这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重新走近这座小楼时该是怎样的思绪联翩。

  碧野又来到潮州古城北端的金山中学,他在大门前久久站立着,深深地鞠了三个躬。碧野在金中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因写了一条“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标语,被严刑拷打致死,随之爆发了学潮,师生罢课,将校长禁起来,省督学来了也被绑起来。学生游行到县党部请愿,那一张请愿书就是碧野写的。反动政府四处搜查有关学生,碧野不得不离开潮州了。这一离别就是60多年,故地重寻,能不感慨系之?

  碧野老人对家乡总是一往情深,他在《人生的花与果》中写到:“潮州的山水有情,城背后金山上有一座学府,古榕匝地,红棉高耸,晨光中金钟声声迎日,暮色里群鸟噪林归巢;城东隔江是笔架山,文具笔架,象征潮州历代出文人,清代爱国诗人丘逢甲讲学韩山书院,诗人黄遵宪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脚印;而城西葫芦山下的西湖,领导南昌起义南下大军的周恩来、贺龙等曾驻跸湖边的涵碧楼……”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到,潮州在作家的心目中是如何充满诗意。然而,碧野对家乡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辛酸往事。

  碧野老人有一次在闲谈时谈到他母亲,流露出了伤感。他离开潮州后,母亲一直在潮州及附近求乞为生。后来母亲得知碧野在武汉当了作家,一路寻到武汉,还是巴金让人带她到碧野家。碧野还清晰记得母亲刚进家门的情形,衣衫褴褛,背着一路乞来的半袋硬币。母亲在家里住了一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一天,悄悄地离开了,再也没有回来。后来碧野与妻子离了婚,重新与一位贤慧的潮州姑娘结婚。

  碧野一直在寻找他的母亲,寻了几十年的时间。他多次托家乡的领导帮忙,但终没有回音。他仍期望母亲还活在世上,总有一天他会见到她。


--------------------------------------------------------------------------------
转自光明日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23: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以创作为主而基本不弄研究的中国当代作家中,我对碧野情有独钟。惟一的原因,是碧野在他的散文中写到了我的老家,他写道:“八百里南漳,流的是金水,淌的是银浪。”南漳,就是湖北省南漳县,现在划归襄樊市。我五十年代初出生于南漳县一个小小的山村,十七岁时才离开。

  亲眼看到碧野,只有一回,好像是十多年前在武汉召开的一个什么会议,本来我没被邀请开会,因正巧在武大、华师组稿,会议主持人之一叫我去玩玩,见见“老家”的文学界同行。会议中间休息,碧野在人群中发现了我,他问他身边的人,怎么不认识我。我主动走近碧野,他个儿比我矮,年龄虽大,但身体还算结实,没有老态。他微微昂着头,眯眼笑着与我握手,我自报家门。

  他拉着我的手,离开人群,专心与我谈起来。我供职的四川文艺出版社印行了碧野的好几本书,他对此很是感激不尽。我没敢扫他老人家的兴,说出我其实基本不读当代人的创作,只好陪着他大谈他认为不错的“好选题”。记得起来的,是碧野赞赏我社几大套选集,我在内心则认为大同小异的选集出多了只会有负作用,对文化积累没有多大贡献;我主张多出已有定评的文化人的某一专门全集。比如碧野说的那几套“好书”,现在摆在书架上,已无人问津了……

  碧野让我留下联络处,我送上一张名片,地址是四川文艺出版社职工宿舍处。他仔细看了名片,问了他熟悉的几个人,我回答道:“都在这个院子里面。”他说如果到了成都,要去看看。

  碧野说完,我找他要名片,他说他没有。我将我的一张名片递给他,请他在背面留下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等。他写完交给我,是一张颇有价值的著名作家手写名片,回成都,和另外十多张作家自写名片放在一起珍藏。

  过了一两年,吉林省吉林市一个叫马鹏举的人反复来信,找我要名片。我受家训:“凡有来求助的,不要让人家失望。”就几乎把手头名片几百张全送给了马鹏举。不料,马鹏举从此再不来信了,连收到名片的信也不写。名片肯定丢不了,因为我是挂号寄的。

  在武汉见到碧野之前,我写信清楚地叙述他笔名的来由。他写给一封两页长信,详忆他的几个笔名的有关情况,比公开的释说要有趣、具体些。凡以创作为主的,你只要写信让他谈他自己,他总是滔滔不绝,碧野就属于这类作家。

  从武汉回来,我从成都给碧野写了一封信,谈他关心的几件事,还顺便求他写一幅字。碧野没摆名人架子,马上赐我墨宝:“长江万里奔腾水,一齐涌上笔端来。”还写了“明德兄正”,儒雅如鲁迅。碧野的毛笔字有点像臧克家,他们都高昂。

                    (龚明德)

转自太原新闻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5 23: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韩江不肖生 at 2004-12-5 23:27
碧野和他的母亲  

林桢武

--------------------------------------------------------------------------------

  碧野老人在离开潮州近70年后,首次回了一趟故乡。他在文章中说,他就像一只鸽子在 ...



林桢武先生这篇文章把碧野当作潮州人,但大部分的资料都说碧野是广东大埔人,包括以前的中学语文课本也如此。大埔人还说得更具体,说碧野是大埔高陂赤山人,原名黄潮洋。林先生这篇文章,也讲清了碧野的母亲是客家人,并且重点讲了碧野对母亲的评价和感情,却没有指明碧野的父亲是客家人还是潮汕人,这需要从其它途径进行查找。我倾向于他的父亲也是大埔人,并且他本人也在大埔出生,只是很小的时侯就随到潮州谋生的父母亲到了潮州,后来在潮州金山中学读书。他对潮州有感情当然是正常并且应该的,但他到底算哪里人又是另一回事。
趁着当事人还在,把这问题问清楚了,理顺了,免得日后两地为名人归属的问题又引起一番争执,变成一桩公案。劳民伤财,还伤了感情就不好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6 00: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80年代初CCTV曾经搞过一次大型的春联征联比赛,其中的一副上联是:
碧野田间牛得草
                   而获一等奖的下联是:
金山林里马识途

碧野不必多说了,田间是诗人,<假如我们不去打仗>这首短诗就是他写的,牛得草是<七品芝蔴官>中芝蔴官唐成的扮演者,“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就是那个官说的。
金山是导演,导演过<松花江上>、<风暴>(讲施洋大律师的)等影片,林里是名记者,曾任广州日报社社长,人民日报副总编。马识途曾任四川作协主席,写过长篇小说<清江壮歌>。
这付对联以文化名人入联,而情景交融,意境脱俗,确为佳构。

不过,后来有人认为“金山林里马识途”不如“白杨林里马识途”真实朴素,自然通畅,改后平仄也没有违反联律,这也觉似乎有理。白杨,著名女演员,演过《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她是著名作家杨沫的妹妹(她们姐妹一共有三,杨沫最大,白杨最小),杨沫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4-12-6 at 17:0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6 20: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是茶阳人,大埔以前属于潮州。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7 00: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老记帮影响很大,现在看起来有点官样文风,我还是喜读蓝客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7 01: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12345 at 2004-12-7 00:35
对老记帮影响很大,现在看起来有点官样文风,我还是喜读蓝客的。


杨朔的散文构成法也被人猛批,说是成了一种僵化的模式,千篇一律。一种景物,进行描绘,生发开去,然后联系到某一类人,进行歌颂,抒情。例如《茶花赋》由茶花——养花人,《荔枝蜜》由小蜜蜂——劳动的农民。这种批评似乎是苛责了。我感觉杨朔的散文还是很有美感的,也有一定的价值。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4-12-7 at 01:2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7 23: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他的文章
他原名叫什么来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8 0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ccce at 2004-12-7 23:36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他的文章
他原名叫什么来着?


《天山景物记》
原名:黄潮洋

[ Last edited by 韩江不肖生 on 2005-7-21 at 12:5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 16: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碧野先生已年近九旬,将来百年归寿之日,家乡大埔的文化部门应派人联系到碧野老家的亲人一同到武汉参加吊唁仪式,同时,其母校潮州金山中学也应该派合适的人员参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0 13: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碧野是大埔高陂赤山岭下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13: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三寿71 at 2005-4-10 13:19
碧野是大埔高陂赤山岭下人


在潮人网里,碧野列入了“潮汕名人库”的文艺类,揭西人杨之光也列入。

潮人网“潮汕名人库”的碧野简介:

  碧野

  原名黄潮洋,祖籍大埔县,後定居於潮安县城(今湘桥区)。就读於广东省立金山中学。1933年因闹学潮被迫离开潮州至北平,後到北京大学当旁听生。抗战爆发後,到东北参加游击队。1938年到武汉,从事写作。1947年到北平,随後进入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後,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湖北作协副主席。文学作品有长、短篇小说,也有散文。主要著作有《北方原野》、《太行山边》、《在北线》和《死亡之岛》。

潮人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1 23: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韩江不肖生 at 2005-1-1 16:27
碧野先生已年近九旬,将来百年归寿之日,家乡大埔的文化部门应派人联系到碧野老家的亲人一同到武汉参加吊唁仪式,同时,其母校潮州金山中学也应该派合适的人员参加。

碧野老人还健在的么?

呵,,,想不到耶,,,碧野君的文字倒还是蛮可以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