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21|回复: 0

建设赣州“三江六岸”精品旅游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4 10: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资源概述

赣州地处江西南部,是江西省的第二大城市和副中心城市。赣州市是一座很有画面感的城市,从空中鸟瞰赣州,章江、贡江一西一东环抱城区,到城市的北部,两江合流,形成赣江。赣江北去,一泻千里。

赣州因三江得名。顺水流方向,赣州城左边为章江,右边为贡江,跟“赣”字的结构完全一致。“赣”不但是赣州的城市名,还是江西省的简称,起源于赣州的赣江,流经江西全境,成为江西省的母亲河。

赣州因三江得文。在水路作为主要交通的历史年代,赣州的地位非常显赫。它是客家人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是客家人的大本营;它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内陆通向沿海的咽喉;它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全国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货物集散地,到宋朝,成了全国36大名城之一。

正因为赣州历史上这种地位,它成了历代官员往南任职、被贬官员往南流放的必经之地,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名臣名将的建功之地。历史上的苏东坡、辛弃疾、周敦颐、朱熹、王阳明、汤显祖;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杨筠松、惠能、马祖道一等,近代的孙中山、蒋经国等都与赣州有不解之缘。使赣州成为客家文化的发祥地,理学文化的开拓地,风水文化的创新地,道教文化的传承地和宋城文化的富集地。

赣州因三江得景。千年宋城墙依江而筑,连通郁孤台、八境台、蒋经国旧居、古浮桥等著名景点,构成中心区域的景观中枢。中心区域之外,通过三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延伸,形成绵延数十公里的景观带。景观带周边,远山粉黛,江河奔流,田园村舍,层次分明,形成大写意的景观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赣州是赣派风水的发源地,所以赣州城的景观系统明显受到风水术的影响,特别注重山形水势。

二、建设定位

“三江六岸”承载着赣州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灵秀的山水,是旅游开发不可多得的绝品资源。只要精心谋划,巧妙构思,精致建设,科学串线,完全可以建成一条精品旅游带。

景区类型定位:建成集文化鉴赏、城市观光、生态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带。

形象定位:文化走廊、生态画廊。

发展定位:成为赣州的精品景区,赣州旅游吸引力体系的核心产品,赣州旅游的重要卖点,中国城乡结合休闲度假旅游的著名景区。

为了实现以上定位,必须做到:

1.资源整合成妙品。赣州三江六岸,资源类型繁多,要作为一个统一的景区进行打造,难点就在资源整合上,看点和卖点也在资源整合上。笔者认为,资源整合可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类型整合原则。按不同的文化、景观类型进行整合,有的按类成片,有的按类成线,有的合理穿插,有的跳跃间隔,形成组合美、穿插美、跳跃美、反差美。二是区域整合原则。在不脱离景区主题、文化主线的前提下,对一些体量较大的分景区,可以在自身的区域范围内,形成自己的小主题、小主线。

2.产品建设成精品。精品的标志一是要有“文味”。要体现文化、反映文化、做出文化,有说头、有故事。二是要有“新味”。每一个景区、每一处景观都力求有新意,新颖别致,独有创意。三是要有“精味”。构思要精巧,设计要精准,做工要精细,管理要精心。四是要有“品味”。要有“品”头,“横看成岭侧成峰”,让人有不断把玩、不断发现的惊喜。五是要有“回味”。让人感到回味无穷,玩了还想玩,还想第二次来,第三次来。

3.线路组织成绝品。三江六岸景点多,线路长,要使其有足够的吸引力,线路组织要下足功夫。其一,以水作路,以船作车,连接好各个景区。其二,把三江的水既做成“路”,又做成景,适度打造水上景观,并在适当的地方打造水上游乐区,使其成为水上景观长廊。其三,水上岸上来回穿梭,水上游一段,岸上看一景,一会儿南岸、一会儿北岸,使游客始终保持新鲜感。其四,间隔时间有长有短。根据景观类型和体量,科学地安排水上岸上的时间,合理安排餐饮和购物。其五,游览过程有动有静。游客在水上,是景动人不动,游客在岸上,是人动景不动。

4.沿途景观多小品。三江六岸旅游区,近百里的游程,除了上岸看景点外,剩下的时间就是“无景区旅游”时间,为了使无景区旅游丰富多彩,提高游客的兴奋度,在无景区区域,应多建景观小品。这种景观可以是原生态的,如稍加整合的农舍村庄,大写意的田园风光、山形水势等;可以是人工的,如反映当地文化,符合主题主线的雕塑等;可以是自然的,如实行林相改造,分区域分门别类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做成生态自然小品,形成区域特色景观;可以是岸上的,也可以是水上的,如建设水上集市,设置江中喷泉等。

三、文化构架

宋城文化作本底。赣州城是宋代的36大名城之一,城内保存了众多体现宋朝文化的文物古迹,其中不乏孤本,是全国著名的江南宋城。因此,要把宋城文化作为景区的本底文化,强化赣州城区为全区域的标志性景区的地位,围绕重现宋代辉煌,成为当今名城,浓墨重彩进行打造,使其成为赣州三江六岸耀眼明珠。并且在游线组织及时间安排上也突出它的地位,并可单独设立“三江夜游赣州城”项目。

客家文化为主线。三江六岸,虽然文化多元,但是都是客家人创造的。不管哪种文化,都带有客家文化的特征。为此,把客家文化作为主线不言而喻。要在整个景区从头到尾全程式体现客家文化,要把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到其它各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中,要有以表现客家文化为主的精品景区,沿途景观小品要多体现客家文化。

生态文化作纽带。三江六岸各个景点,依附于江,撒落于岸。江河水岸就像丝线把各个景点像珍珠般串在一起,生态链成了连接各个景区的自然纽带。要巧妙地利用这一资源特点,充分发挥它在串线接点中的链接作用;要科学整合这些资源,对花草林木、沙滩堤岸、田园村庄、远山近水进行合理的改造、利用,形成条块结合,高低搭配,疏密有度、远近呼应,各具特色的景观效应。

休闲文化作支撑。做旅游、建景区,除了要考虑社会效益外,还必须考虑经济效益,特别是像赣南这样的革命老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考虑。因此,在规划三江六岸旅游带布局和项目时,要把观光体验和休闲度假结合起来,利用这一区域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水域风光,在区域内赣江下游规划建设度假旅游区和水上游乐区以及适当的旅游地产项目,提高投资吸引力和回报率。

四、重要节点

客家文化大观园。整合现有的客家博物院、客家名人园、五龙客家风情园三大景区,并以五龙客家风情园为主体,建设全方位、全景式、多方式展示客家文化,集观光、体验、修学、度假于一体的大型景区——客家文化大观园。并把此作为整个旅游带的游览起点,使整个游览区一开始就体现出客家文化的主题主线地位,并能多角度、深层次展现客家文化的魅力。

七鲤古镇。七鲤是一座千年古镇,因“七山排列如鲤”得名,又因离赣州市区七华里称七里镇,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和文化名镇,尤其是七里古窑更是名声显赫,有“先有七里镇,后有景德镇”之说。与古镇相邻的马祖岩是一座佛教名山,因佛教八祖马道一在此收徒讲学得名,是中国佛教寺庙的重要发源地,“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中的“丛林”即寺庙就由马祖开建于此。因此,可把古镇名山资源进行区域整合,分类打造,作为一个节点,成为领略古镇风貌和宗教朝圣的旅游区。

江南宋城(赣州市区)。这是整条游线的中心节点,也是整个旅游带的核心景区。可分两个层次进行整合和打造。一是宋城精华游。即以宋城墙为纽带,串连古浮桥、古福寿沟,八镜台、郁孤台、蒋经国旧居、皇城等著名景点。二是宋城深度游。深入宋城腹地,游拜将台、凤凰台、慈云塔、文庙、溓溪书院,领略古街风韵;喝三潮井、八角井、东门井、冷水井的水,听街口茶馆老赣州讲古。

和谐钟塔及儿童新村。和谐钟塔是一座现代建筑物,分为塔楼和公园两部分。儿童新村是蒋经国先生上世纪40年代主政赣南时,为收养战争孤儿而创立的中华儿童新村的简称。这一节点也包括两个景区,除了观光功能外,还要把和谐钟塔景区打造成包含大型购物和餐饮,具备会展和商务功能的综合服务区。

夏浒古村。坐落在赣江中央的夏浒村,是传说中乾隆下江南的终点站;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祖籍地;是抗战时期有名的“夏浒造”兵工厂的所在地。它有江南难得的古祠群;有一年两次结果的古枣树林;有蒋经国先生创办的夏浒中学。它有十八儒生同时进京赶考,十八人全中进士的故事;有孙中山先生亲题的对联。一个小小的古村,跟这么多名人轶事联系在一起,实属罕见。必须下功夫打造。

山水间度假旅游区。这是本旅游带的终点。这里地理位置优越,面对赣江,背靠青山,气候、空气条件良好,和整个旅游带一水相牵,是理想的滨水度假区建设地。因此,要按照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并利用赣江良好的水域风光打造好水上游乐区进行配套。

(作者单位:赣州市旅游局 杨元珍)


网络来源:http://www.ccdy.cn/lvyou/zixun/201401/t20140123_856280.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4 17: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