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5|回复: 2

于都客家唢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17 02: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都客家唢呐(图/文)
转自:赣州晚报 时间:2004年4月7日10:20
http://www.gndaily.com/NEWS/2004-4/200447102028.htm



于都客家唢呐历史悠久,是客家先民南迁传入赣南的。早在1600多年前就盛行于民间的唢呐曲牌众多,仅传统曲牌就有280多个;在唢呐手数量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有1000多名。1993年,于都县被江西省文化厅授予“唢呐艺术之乡”。

    于都客家唢呐有木管唢呐、铜管唢呐、铝管唢呐、锡管唢呐。木管的音质柔和、铜管的音质响亮,如今,用得最多的是铝管和锡管唢呐。于都客家唢呐分为大、中、小以及“辣子”4种。小唢呐欢快、优雅;中唢呐高亢、激昂;大唢呐粗犷、气派;“辣子”音高、尖细,吹奏时很费力。现在,用得最多的是小唢呐和中唢呐两种。唢呐为簧管乐器,由哨、气牌、芯子、柏木构成,形体大小不一,常用的有8孔,发音响亮、雄厚。

    于都客家唢呐讲究“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它分为喜调和悲调,喜调轻快、欢乐,时而激昂嘹亮,响遏行云,时而饱满圆润,和谐悦耳;悲调深沉、低吟,哀婉幽怨,如泣如诉。为了加强音乐效果和气派,往往配以扁鼓、小钹、马锣。吹奏以齐奏、对奏、吹打并重甚至几十支、一百多支唢呐合奏等形式。吹奏人员可坐可站可行,举动轻便灵活,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曲调,一般有《将军下马》、《下山虎》、《百凤朝阳》等热烈欢快的曲调。坐吹用《十堂花》、《扬州调》、《洞房》等曲调;对吹一般用民间小调《公婆调》、《斑鸠调》等。

    于都客家唢呐基础深厚,应用广泛,人们嫁娶、丧葬、庆寿、庙会、乔迁、开张剪彩、参军等和接送贵客都喜欢请唢呐手吹上一番。于都的唢呐手有个顺口溜:“七寸唢呐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婚丧嫁娶没有我,无声无息蛮难过。”

    唢呐不仅流行于民间,而且在赣州东河戏、采茶戏的舞台上也得到充分发挥。政府举办喜庆活动、文艺活动也少不了唢呐。当年红军长征离开于都时,几十名于都客家唢呐手吹着《送郎当红军》、《得胜曲》欢送红军夜渡于都河。近年来,不仅于都各乡镇和县里举办的庆典和大型文艺活动都有唢呐手参加,而且国家、省、市的有关活动也曾多次邀请于都客家唢呐队伍参加活动。于都客家唢呐的有关庆祝活动曾几次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中央电视台曾几次到于都为于都客家唢呐作现场报道。1995年,由赣州电视台摄制的录像片《于都唢呐》,在参加第二届中国民俗民艺录像片汇映评奖活动中,获得优秀奖。(李筠 曾长生 李传材/图  曾长生 廖军/文  李传材/策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7 11:2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寧都也很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3 05: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会昌也有。以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都会有的。不过现在结婚的有比较少看到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7 20: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