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1|回复: 0

《客家風雲》雜誌的起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09: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央通訊社董事魏廷昱先生,桃園客家人,大眾傳播領域的奇才,過去曾在中國時報及中央通訊社擔任編輯及總編輯職務,為《客家風雲》雜誌創辦人之一,也曾創辦《觀察家雜誌》,更擔任過客家電視台的創台台長。魏先生的人生歷練豐富,和他聊天就像是閱覽一本博大精深的歷史書,生動而鮮活,不但上通天文地理,下亦熟悉歷史人文,短短一個下午的時間,我們在魏先生的精采故事中,穿越古今、縱橫各國關鍵史事,惟本篇內容特別就魏先生創辦《客家風雲》雜誌的歷程做詳細的呈現。

  1980年代末期,當時仍在中國時報擔任報社編輯的魏廷昱先生,與一行客家危機意識濃厚的學者及媒體人,秉持著身為客家人,希望能搶救客家文化、提升客家地位與尊重,為客家發聲的想法,一起集資創辦《客家風雲》雜誌。其中,創辦人還包含李永得、林一雄、胡鴻仁、陳國祥、陳文和、邱榮舉、梁景豐、黃安滄、鍾春蘭、戴興明等共十一人,而人脈廣闊的魏廷昱先生在雜誌社扮演財務管理與資金籌募的角色,他表示當時陳文和擔任第一任總編,鍾春蘭擔任第二任總編,但好景不常,《客家風雲》雜誌後來因財源籌措困難,就轉手給現在的義民廟接辦。其實嚴格來說,《客家風雲》不只是在辦雜誌,另一部分,它同時也在興運動,魏先生說:「辦雜誌是很省錢,但是搞運動,就是薪水貼進去也沒辦法」,當時《客家風雲》內部分兩派,一派主張辦社會教育,認為雜誌社存在的目的是要把客家理念、價值宣揚出去;而另一派則是在搞運動,但是每個月一場的示威活動,動輒三、五百萬,使得《客家風雲》雜誌最終面臨解體的命運。


  儘管《客家風雲》雜誌今已不復存在,但談起《客家風雲》雜誌的過往歷史,魏先生仍是不時流露出驕傲的神情,魏先生說:「當時客家風雲雜誌的顧問團,共網羅了100名全世界一流的客家專業領域人才,所以儘管客家風雲雜誌在台灣賣不到兩千本,但是它的聲勢是非常浩大的」,連同當時每個月在台灣辦的客家運動,如:還我母語運動,事實上也對當時威權體制的政府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值得一提的是,客家風雲雜誌當時發行的地區不是只限於台灣而已,魏先生說:「雖然它不是第一本客家雜誌,但是它卻是第一個發行到台灣以外的客家雜誌」,其寄發地點擴及美東、美西、歐洲及倫敦,目的就是希望全世界的客家人都來討論客家文化為什麼沒落、客家文化要如何復興,好比義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一般。而訪談最後,魏先生打趣的說整個創辦《客家風雲》雜誌的歷程就像是「脫條褲子想要圍海-不自量力」,但也是因為年輕,比較有那股傻勁,他坦言對於現在客家事務比較擔心的就是「客家專責機構設立後,資源排擠效應的問題」,魏先生認為客家明明不是少數民族,卻成立客家事務專門單位,以後就容易產生排擠效應,像文建會在客家文化部分就會讓客委會補助,因此,客家資源缺乏將是未來客家事務發展的一大隱憂。
【文/李逸婷、吳珮菱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研二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5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