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5|回复: 0

客家人家 浓浓乡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7 19: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07-09 10:57:55

  客家菜老店

  客家酿豆腐(20元)

  客家咸鸡(48元/只)

  五指毛桃炖龙骨(38元)

里的装饰装修都充满老家的味道,勾起食客对家乡的思念、对孩童时代的无限眷恋。

  历经6次大规模的南迁而成为汉民族8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行走天下、移民世界的客家人在寻根,他们的根在哪里,他们的饮食文化就在哪里。

  本来,笔者对客家文化、客家人都不甚了解,却不期然地因此次采访而有所深入,那客家山水孕育的灵洁物产,那客家伟人造就的丰功伟绩,那客家女字展现的谦和能干……都那么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笔者从未在一个餐馆里被如此浓厚的地方文化所包围,店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似在诉说着那久远的故事,触目所至的书画作品、老照片、古老木雕、工艺品和极具历史韵味的摆设,都深刻地体现了店家对书画的热爱和对传统客家文化的传承,让人感受到了一个从“文化之乡”出来的商人的自豪。

  值得一提的是那幅客籍伟人相画和以客家方言来命名的厅房。相画里是孙中山、郭沫若、叶剑英、朱德、廖仲恺、黄遵宪等多位客家骄子和名人的照片,无论是作为缅怀先人还是启发教育儿孙之用,都让人深切感受到客家精神的巨大影响力。风格各异的包房,都有个别具客家味道的名字:表示过瘾之意的“鼎愿厅”,发表好漂亮之感的“系靓房”,意即好舒服的“闲展庄”,取自黄遵宪故居之名的“人境卢”……全是浓浓的客家音,唤起同籍人的会心微笑。

  “客家人家”,与其说是食肆,倒不如说是小型的客家文化博物馆,个性巫立地置身于闹中有静的犀牛路上,慢慢积淀着客家文化的精髓和那亲切的“家”的味道。

  被文化熏陶的美食,也就比过去我们所认识的那些起点低的客家菜来得典雅、艺术和洁净。师傅自豪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地的萝卜青、地瓜叶、丝瓜等野菜、野味都比广州的质优,所以大多食材都是每天从梅州山区运来,而当地没有的东西、做不到的菜肴,这里也能做出来,像季节性强的艾叶、马齿芡等,店家特地在当地设基地种植,故能一年四季供应。文/梁钰婕图/关嘉莹

  从北方的包饺子演变而来,打上了迁徙的时代烙印。山区黄豆产得多,顺其自然地豆腐代替了面粉,成了酿的载体。师傅说,做豆腐无非两个方法,一是用石膏,口感软滑但细啖之下有涩味,二是用盐卤,口感略粗却豆香味浓。店里一直采用盐卤法,肉香豆香相互交融,嫌不够味的,蘸上后辣的梅州辣椒酱,风味十足。

  曾是许多客家菜馆打天下的招牌菜,这里当然敬备。走地鸡项从浸到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8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