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阿力古

广东客家人究竟占了广东人口的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14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南洋客 at 2004-5-14 14:41
粤西,广西的"粤人"血缘接近状族。珠江三角洲的"粤人"来源比较复杂,尤其广州的,但一出城到农村又显得不一样。

福建人来源比广府人更复杂。许多长的有江浙人的样貌,但到南部一带又带有闽越或马来血统。更有些带有阿拉伯人的味道。

海南人是公认带有许多少数民族血统的一群人。

客家来源比较单一,但到了珠江三角洲或其他粤地不可避免的混了些土著血统,或者同化了部分土著。

这是我的观点。

客家、广府与百越融合程度较高,体质特征接近壮族,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客家人,是显而易见的带有较多少数民族“血统”和风俗的一群人。
客家学者的“血统论”,很多有识之士早就看出问题,只是一般没人会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有的人,则是愚昧的血统论的沉迷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4 19: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井观天的“客家学”一瞥:不懂史实丑化少数民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谈谈对网友童天一先生作品的看法

 步行天下 回复时间: 2004-04-19 22:17 楼主 管理员:林西路
  
   
    开元书库--返祖(童天一)
开元书库>现代文学>童天一作品集 返祖, 内容提要 一千六百年前岳氏家
族从中原向南迁徙,仓促中遗下祖宗的骨殖,从此岳家历尽万劫。岳家
后裔岳秋为了重返中原寻找客家先祖之路,投在著名人类学家东方教授
门下 ...
---------------------------------------------------------------------------------------------------------------------------------------------------------------
童天一先生:
我觉得您的作品里有几处说法,是不妥的:
1、我深信世界并非是由勤劳的人而是由那些最懒惰的人创造的。当我的体臊法向教授的测量法挑战时我更加坚信这一点。勤劳的人往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知道一味蛮干;而懒惰者终日想着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结果发明了许多偷懒的好法,人类文明因此不断向前发展。比如我们穿在身上的遮羞布,很久以前人们只能用手工将纤维一根根织在一起,这种蠢办法今天仍在一些少数民族中流行,自从出了黄道婆这样的懒人之后,织布机便诞生了,而她的后继者们一个比一个懒,有人竟然袖手旁观,完全让机器替自己干活,甚至一人看管几十台这样的机器呢! ///黄道婆的织布技术,是在漂流到海南岛之后,向黎族人民学的,回到家乡后,使织布技术达到了质的飞跃。壮族的壮锦,也是民间艺术的精品。中原血统论,使“客家文化”迷失了自我,模糊了历史。
广东省汉族的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三个民系人体质测量研究表明,这三个民系具有华南人的特征,其头长宽指数多为中头型至短头型;头长高指数基本为高头型;头宽高指数多为中头型至狭头型;形态指数以阔面型、中面型和狭面型居多;鼻指数为狭鼻型至中鼻型。聚类分析表明,客家人和广府人与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较高,与广西壮族有较大相似性,他们的基因库中含有较多的南方百越民族的遗传成份,而潮汕人与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较低。而三民系与海南黎族的差异较小。
岭南自两宋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 广东的三民系是汉族的组成部分。历史上,北方汉族在不同时期南迁到广东的不同地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了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
三大民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根据对三大民系的体质特征分析,客家人和广府人与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较高,而潮汕人与百越民族的融合程度较低。广府和潮汕人的祖先可能来在中国北方偏北的地区,他们在南迁过程中较少与沿途的其他汉族群体融合;而客家人的祖先可能来自中国北方较偏南的地区,他们在南迁的过程中可能与沿途的居民有较大程度的融合。
2、现代人类“长尾巴部落”是不可能的。人类进化为人类以后,“尾巴”已经退化为“尾龙骨”,即骨科所说的“尾椎”,凸出来的一小段即是。看似多余,实质上周围神经线密布,不可等闲视之。
您老想出“长尾部落”,再梦回古代宫廷吃贵族大餐,把朝夕相伴的家乡视做“远离祖先的土地”,客家学的一大误区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5-14 at 19:5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4 2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织布机,当现代化纺织厂诞生一百多年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仍有留存,从来就没有人用手来“织布”,只有客家人,才会幻想别人的“蠢”来反衬什么。

南洋客先生,我知道你和童先生一样,深受某些客家学者的不良影响,满脑袋的种族歧视的东东,还有漏洞百出、笑话百出的“理论依据”。而现实,早就将将这些破烂玩意击个粉碎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5-14 2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怎么样,
粤西人较接近壮人,
梅州人次之。
粤西人有高大威猛的,但更多的是短小精干。
梅州人普遍短小精干,但也不乏高大威猛的!
广东的体质情况,越往北,越像“北佬”,
如此而已。

[ Last edited by 阿力古 on 2004-5-14 at 20:3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5 20: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5-14 18:28
增城的统计数字是40%。
从化是广州的山区县市,客家人不会少,例如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同时也是旅游景点)的所在地吕田镇山区,就是客家人聚居点。大路通了,农民转为居民后,建了楼房、店铺后,还面临许多问题, ...

增城客家人确实占半数以上,我在增城市区的时候,随便找几个扫马路的妇女与之用客家话交谈都没问题。客音在这里能很容易地听到,,,

没有人说从化少客家人,便确实不太多,,,

所谓“神话”,傻虎你知道吗?
客家是怎么也神不过广府人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5 2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封禁“情满珠江".他已经涉及族群攻击了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5-14 20:04
织布机,当现代化纺织厂诞生一百多年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仍有留存,从来就没有人用手来“织布”,只有客家人,才会幻想别人的“蠢”来反衬什么。

南洋客先生,我知道你和童先生一样,深受某些客家学者的不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5 20: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5-14 18:36
汉民族民系(族群)的科学研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反科学的客家神话咚咚却在大行其道,麻醉人们的神经,阻碍经济文化的发展,浪费科教资源。

傻虎啊,
这类看长相的所谓“研究”,根本就与“科学”沾不上边,
还是少打点“科学”的旗号来吓唬人吧,,,

反科学的“广府神话”咚咚,要远较客家而大行其道,麻醉人们的神经,,,
只是因为广府人比较有钱,所以人们才没有兴趣去深究,
毕竟,有钱就是大爷,说什么,没钱的人也只能认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5 21: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幽壹 at 2004-5-15 20:39
增城客家人确实占半数以上,我在增城市区的时候,随便找几个扫马路的妇女与之用客家话交谈都没问题。客音在这里能很容易地听到,,,

没有人说从化少客家人,便确实不太多,,,

所谓“神话”,傻虎你知道吗 ...

这是没依据的。客家地区经济不发达,从事农业和城市重体力劳动的还是比较多的,客家妇女特别能干,传统习惯挑起一家重担。例如东莞车站,就有戴着客家凉帽的妇女在搞清洁,常平等地集市上也有戴客家凉帽的妇女在挑担,是不是就说明东莞的客家人有半数以上?东莞客家只有一成多。

从化原是山区县、扶贫县,建市以后才摘掉“贫”帽。逢山有客,不会少。丘陵地带则是粤语区为主,盛产荔枝。一部分客家人也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效益相当高的水果。增城挂绿荔枝出名,产量、品种也多,但可能比不上从化多。从化有北回归线塔及公园,沿线还有获联合国大奖的广府式祠堂广裕祠等一批文物。棋杆等平原镇较发达(相对而言)。境内经济文化的反差较大,但少人知道。尤其是广州市唯一飘雪的吕田镇(客家)的抽水蓄能水库移民。稻田已无;为保护水资源、林木资源,很多项目都受到限制。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不知怎么样.如果开发为旅游点,搞第三产业还有希望.从化的旅游资源很多.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5-15 at 22:1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15 21: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watersong2 at 2004-5-15 20:42
建议封禁“情满珠江".他已经涉及族群攻击了

客家文人写的文学作品的某种倾向,其对少数民族的贬低言论,就不能批评?平心而论,除了客家文化背景下的文人之外,谁写过这些东西?根源与文化背景无关?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5-15 at 21:0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5-29 05: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蛇口原本就系客家人既地方
原居民全部讲客家话
只系后来79年后改革开放才讲白话同普通话
涯系83年到蛇口工作到今
当时还好多本地人讲客家话
甚至现在老一辈人都还讲客家话
年青人就可能兵白话同普通话同化了
就算涯女儿从小在蛇口读书
都讲一口流利既客家话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6-6 18: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