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梅州黄氏开基祖僚公祖屋考

2007-7-12 14:43|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5329| 评论: 0|原作者: 黄火兴|来自: 梅州日报

         每一座祖屋,都是一部姓族支派的历史,它记载着某个姓族支派繁衍的历史沧桑。由今梅州城上市萝卜坪横巷进去,有一座古老的大围龙屋,三堂两横,门坪旁边有条巷道,上头通向萝卜坪,下头通向辅庭路,都建有大门楼,门额上有“深塘黄屋”四字(因为原来门口有一口又大又深的鱼塘)。又因它下头从辅庭路半街“穿心”而出,又被群众称为“穿心黄屋”。

       这座老围龙屋,就是梅州黄氏最早开基的始祖黄僚公的老屋。据黄氏族谱载:“僚公,字海虎,号良臣,登南宋孝宗隆兴二年进士,初任大理寺丞,后擢琼州太守,俸满归田(笔者按:即退职回家归宁化石壁)。道由梅州经过,见山水清秀,遂立宅焉,居西厢五马坊水巷口,籍韩莆第一里……”

       据族谱和有关志书史料查考,此地原称梅州城“西厢”,清代嘉应州直属(即今梅县、梅江区范围)分为三十六堡,原西厢分为西厢堡、西街堡。黄氏老祖屋在西街堡内。仍是原来的五马坊水巷口,当地人则一向称“水浪口”。黄僚公入梅后即在此开基。时在南宋末理宗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距今已有770年,经历了南宋末、元、明、清、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是“六朝元老”了。黄僚公以其子庆吉等为梅州一世,现已传至30世,平均每代25.6年。

       这座黄氏祖屋历经沧桑,先后三次开基与重建,但一直保持在原“屋迹“修建。南宋末由黄僚公亲手创建,这是第一次开基。宋末,其长子黄庆吉,因“宋元混治,晦迹不仕,举家迁石窟隐居(即今蕉岭),其余三子庆华、庆荣、庆寿分迁和平、龙川一带定居。至元代中,庆吉公之五世孙黄德彝,字佐才,“由文学科任福建龙溪县尹(县长),后升汀州路判。致仕(退职)归西厢五马坊水浪口”(此是元代元统前事)这是第二次在此定居。至元末混乱,黄氏裔孙又纷纷迁徙,祖屋长期无人居住。直至清康熙初年,迁到梅县河田(今荷泗镇)的诚轩公第十二世孙黄以颖(俗称“毅成公”),因子孙昌盛,居住困难,了解到西厢五马坊的僚公祖屋尚在,只是已破败不堪,又有部分被外人侵占,于心不安,便设法收赎并决心在原址重建。明末清初正是客家大兴“围龙屋”之际,因此,将原破败老屋“倒堂重建”,成为“三堂两横”的大围龙屋。这就是第三次开基。至今300余年,屋内居住的仍是“毅成公”的三房子孙。

       可见,每一座祖屋、宗祠、祖墓,都记载着一个姓族支派的历史,也至今还联系着其世代海内外裔孙。

 

 

        梅州黃氏族譜化公以下記載內容節錄:


        以下內容並不確切,尚待考證,補實。


        一○八世 化 公 峭公第九子,吳夫人所生次子,居汀州寧化縣石壁村,娶伍氏,俱葬懷渡,生一子:道。
        一○九世 道 公 化公之子,妣吳氏,生二子:文、武。 
        一一○世 文 公 道公子,妣曾氏,生二子:省察、觀察。
        一一一世 省察公 文公子,妣鍾氏,生三子:潛善、祐華、孝傑。
        一一二世 祐華公 省察公子,仕漳州,典機務。妣史氏,沙縣人,生子:良臣。

        一一三世 良臣公 祐華公之子,宋徽宗重和元年(西元1118年)戊戍科進士,擢大理寺丞朝奉大夫。俸滿道經梅州,見山水清奇,留居西廂五馬坊水巷口,名其居曰黃堂,壽八十一歲,為梅州黃氏開基之祖。妣周氏,誥封恭人,壽七十九歲。夫婦合葬西廂黃塘橋側兔子岡,祥雲出洞形,子山午向,離城二里,有碑文曰:「「朝奉大夫黃公良臣,明景泰三年十一月吉日重修。」生三子:慶吉、慶華、慶壽。

        梅州原為程鄉縣,五代南漢始設敬州,宋朝改為梅州,明朝復為程鄉縣,清朝改為嘉應州,民國改為梅縣。清朝乾隆廿五年(西元一七六○年)在嘉應州城內孔子廟側建立黃氏宗祠,內有房屋十餘間,我荷田戶亦有一間在內,專供黃氏學子讀書居住之用,規定不得住家。每年冬至祭祠三日,冬至日清晨赴良臣公墳前致祭,凡到者每人分豬肉一斤,憑肉票到城內任何肉店領取。或謂良臣公即是僚公,號海虎,曾任瓊州知府。惟查僚公係唐朝末年人,原籍江西瑞金,於唐敬宗寶曆二年(西元826年)任瓊州刺史,在良臣公之前二百餘年。而海龍海虎則是宋朝末年人,原籍江西南昌。海虎公生於宋理宗紹定六年癸巳(西元一二三三年),於宋朝亡國時(西元一二七八年)逃奔廣東,墓在和平均坑,又在良臣公之後一百餘年。清朝梅縣黃氏宗祠編印族譜,誤將三人合而為一。
         
        郁文按:(本按語為原譜所無)

        一.據《唐摭言》:黃僚 唐寶曆二年(西元826年)丙午科進士,該科進士及第三十五人,考官:禮部侍郎楊嗣復。其年裴俅為狀元,黃價居榜末,次則盧求。

        二.又據【龍溪縣志】卷之十三 選舉 重和元年戊戍科王昂榜 黃良臣之名後註有「備考」兩字;【弘治八閩通志】重和元年戊戍科王昂榜 江楫、黃良臣、鄭廷芳之名後,亦註有「寰宇志亦無此三人」語;【福建通志】卷三十四 選舉 重和元年戊戍科王昂榜 則僅列有黃良臣,而其後無任何加註語。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三○二頁則載:「黃良臣,朝散郎,淳祐間(西元一二四一年至一二五二年)知德慶府事。」廣寧縣歷史文化欄 陳昭華:【古代移居廣寧若干姓氏居民源流初考】一文云:『葵洞黃姓:先祖居閩南,明代景泰三年( 1452)前,黃良臣遷至梅州(今梅縣)五馬坊,後良臣之子又遷贛南。明代萬曆初( 1573-)良臣第四代孫遷入廣甯葵洞坑。《葵洞 黃氏族譜》』該資料內容所述與所有族譜均有出入究何原因?待考。

        一一四世 慶吉公 良臣公長子,字碩貞,拜太子舍人,歷官朝議大夫,判尚書兵部員外郎,年八十餘壽,葬興寧。妣古氏,誥封夫人,葬義化都。生十子:秉鍔、秉鋒、秉銕、秉鉞、秉銧、秉鍾、秉錫、秉鏗、秉鏜、秉鍠。

     慶華公 授龍川丞,多惠政,娶楊氏,移居龍川。
     慶壽公 薦辟廣州陽山尉,娶周氏,移居興寧。

        一一五世 秉鍔公 慶吉公長子,字譚暉,號穎峰,官大理寺評事,葬義化都。妣陳夫人,生三子:澄、渲、泳。
     秉鋒公 任職方員外郎,娶林氏,居長樂。
     秉銕公 任都水使左衛將軍,轉國子秘書,娶司馬氏,居潮陽。
     秉鉞公 任朝議郎檢校尚書都官郎中,娶楊氏、李氏,居留隍。
     秉銧公 任藍田尉睦州司馬,娶鄭氏,居廣州。
     秉鍾公 任霍邑令,娶宋氏、江氏,居惠州歸善。
     秉錫公 任虞部員外郎,娶齊氏,居漳州。
     秉鏗公 任唐年令,娶裴氏、張氏,居贛州。
     秉鏜公 任太常博士,娶陸氏,居長安縣。
     秉鍠公 任庫部郎中,娶汪氏,居梧州。

        一一六世 澄 公 秉鍔公長子,字玉浪,任邠州司馬,死國事,諡忠烈大夫。妣邢夫人,生一子:矩。

        一一七世 矩 公 澄公子,字令式,官集賢院校理。妣歐陽夫人,生一子瑩;又妣熊夫人,生一子:瑩。

        一一八世 瑩 公 矩公長子,官國子監直講,妣李氏。生一子:佐才。

        佐才公以下之記載內容,確定無誤,就此省略。

 

 

梅州黃氏族譜化公以下記載內容節錄:

以下內容並不確切,尚待考證,補實。

一○八世 化 公 峭公第九子,吳夫人所生次子,居汀州寧化縣石壁村,娶伍氏,俱葬懷渡,生一子:道。
一○九世 道 公 化公之子,妣吳氏,生二子:文、武。
一一○世 文 公 道公子,妣曾氏,生二子:省察、觀察。
一一一世 省察公 文公子,妣鍾氏,生三子:潛善、祐華、孝傑。
一一二世 祐華公 省察公子,仕漳州,典機務。妣史氏,沙縣人,生子:良臣。
一一三世 良臣公 祐華公之子,宋徽宗重和元年(西元1118年)戊戍科進士,擢大理寺丞朝奉大夫。俸滿道經梅州,見山水清奇,留居西廂五馬坊水巷口,名其居曰黃堂,壽八十一歲,為梅州黃氏開基之祖。妣周氏,誥封恭人,壽七十九歲。夫婦合葬西廂黃塘橋側兔子岡,祥雲出洞形,子山午向,離城二里,有碑文曰:「「朝奉大夫黃公良臣,明景泰三年十一月吉日重修。」生三子:慶吉、慶華、慶壽。
梅州原為程鄉縣,五代南漢始設敬州,宋朝改為梅州,明朝復為程鄉縣,清朝改為嘉應州,民國改為梅縣。清朝乾隆廿五年(西元一七六○年)在嘉應州城內孔子廟側建立黃氏宗祠,內有房屋十餘間,我荷田戶亦有一間在內,專供黃氏學子讀書居住之用,規定不得住家。每年冬至祭祠三日,冬至日清晨赴良臣公墳前致祭,凡到者每人分豬肉一斤,憑肉票到城內任何肉店領取。或謂良臣公即是僚公,號海虎,曾任瓊州知府。惟查僚公係唐朝末年人,原籍江西瑞金,於唐敬宗寶曆二年(西元826年)任瓊州刺史,在良臣公之前二百餘年。而海龍海虎則是宋朝末年人,原籍江西南昌。海虎公生於宋理宗紹定六年癸巳(西元一二三三年),於宋朝亡國時(西元一二七八年)逃奔廣東,墓在和平均坑,又在良臣公之後一百餘年。清朝梅縣黃氏宗祠編印族譜,誤將三人合而為一。

郁文按:(本按語為原譜所無)
  1. 據《唐摭言》:黃僚唐寶曆二年(西元826年)丙午科進士,該科進士及第三十五人,考官:禮部侍郎楊嗣復。其年裴俅為狀元,黃價居榜末,次則盧求。
  2. 又據【龍溪縣志】卷之十三選舉重和元年戊戍科王昂榜黃良臣之名後註有「備考」兩字;【弘治八閩通志】重和元年戊戍科王昂榜江楫、黃良臣、鄭廷芳之名後,亦註有「寰宇志亦無此三人」語;【福建通志】卷三十四選舉重和元年戊戍科王昂榜則僅列有黃良臣,而其後無任何加註語。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三○二頁則載:「黃良臣,朝散郎,淳祐間(西元一二四一年至一二五二年)知德慶府事。」廣寧縣歷史文化欄陳昭華:【古代移居廣寧若干姓氏居民源流初考】一文云:『葵洞黃姓:先祖居閩南,明代景泰三年(1452)前,黃良臣遷至梅州(今梅縣)五馬坊,後良臣之子又遷贛南。明代萬曆初(1573-)良臣第四代孫遷入廣甯葵洞坑。《葵洞黃氏族譜》』該資料內容所述與所有族譜均有出入究何原因?待考。
一一四世 慶吉公 良臣公長子,字碩貞,拜太子舍人,歷官朝議大夫,判尚書兵部員外郎,年八十餘壽,葬興寧。妣古氏,誥封夫人,葬義化都。生十子:秉鍔、秉鋒、秉銕、秉鉞、秉銧、秉鍾、秉錫、秉鏗、秉鏜、秉鍠。
慶華公 授龍川丞,多惠政,娶楊氏,移居龍川。
慶壽公 薦辟廣州陽山尉,娶周氏,移居興寧。
一一五世 秉鍔公 慶吉公長子,字譚暉,號穎峰,官大理寺評事,葬義化都。妣陳夫人,生三子:澄、渲、泳。
秉鋒公 任職方員外郎,娶林氏,居長樂。
秉銕公 任都水使左衛將軍,轉國子秘書,娶司馬氏,居潮陽。
秉鉞公 任朝議郎檢校尚書都官郎中,娶楊氏、李氏,居留隍。
秉銧公 任藍田尉睦州司馬,娶鄭氏,居廣州。
秉鍾公 任霍邑令,娶宋氏、江氏,居惠州歸善。
秉錫公 任虞部員外郎,娶齊氏,居漳州。
秉鏗公 任唐年令,娶裴氏、張氏,居贛州。
秉鏜公 任太常博士,娶陸氏,居長安縣。
秉鍠公 任庫部郎中,娶汪氏,居梧州。
一一六世 澄 公 秉鍔公長子,字玉浪,任邠州司馬,死國事,諡忠烈大夫。妣邢夫人,生一子:矩。
一一七世 矩 公 澄公子,字令式,官集賢院校理。妣歐陽夫人,生一子瑩;又妣熊夫人,生一子:瑩。
一一八世 瑩 公 矩公長子,官國子監直講,妣李氏。生一子:佐才。

佐才公以下之記載內容,確定無誤,就此省略。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8 23: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