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客家源流新探》前言及篇目

2007-6-8 17:36|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1353| 评论: 0|原作者: 謝重光|来自: 网络转载

前言

  近年來,全國上下掀起了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熱潮。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對於客家文化的研究和宣傳,高潮迭起,出現了令人高興的繁榮景象。

  (客家)是漢民族中一個系統分明而又很有特點的支系。客家先民原來主要是居住在黃河、淮河和長江流域的漢族人民。由於天災和戰亂的驅迫,他們背井離鄉,輾轉遷徙,備嘗艱辛,終於紮根在贛閩粵邊境的廣袤山區中,與贛閩粵邊境的原住民交流融合,混為一體,形成一個特別吃苦耐勞、特別團結進取的族群。

  客家民系形成之後,又在宋元以來的歷次中國社會大事變中,表現出愛國愛鄉、敢於奮鬥、勇於犧牲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一次又一次地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這樣的過程中,客家民系也一次又一次地鍛鍊了自己,使自己變得更堅強不屈,更有進取心,更有適應性。由此看來,人們說客家民系是漢民族中一個優秀的支系,客家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評價是既恰當且不過分的。

  但是以往的研究,也存在著某些不準確、不具體,甚至不夠客觀之處。

  譬如關於客家民系的形成過程,以往流行五次或六次遷徙說;遷徙的初始時間,一般上潮至兩晉之際,有的甚至追溯到秦漢時期。這樣的說法就嫌太籠\統,沒有針對性。就文獻記載來說,歷史上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有過多次,有自西往東遷的,也有自東往西遷的;有自北往南遷的,也有自南往北遷的;有發生在晉嘉之亂以前的,也有發生
在永嘉之亂以後唐末黃巢起義以前的。如果說歷史上規模大的人口遷徙都與客家形成有關,那麼為什麼那些五次或六次遷徙之外的移民都沒有形成客家,偏偏這五次或六次移民就形成了客家?顯然,移民只是客家形成的因素之一,並不能說明客家形成的全部原因。那五次或六次移民也不完全與客家的形成有關,哪些有關,哪些無關,還必須作具體分析。

  就族譜資料來說,漢民族的各個南方支系,如越海系、湘贛系、閩海系、南海系,無不聲稱其祖先是中原士族高門,他們是自漢末至唐宋時期由於種種原因而遷徙到
南方開基立族的。這樣的說法與客籍諸族譜所載幾乎一樣。所以有的學者指出客家人與非客家人的原居地沒有差別。其實,客家人與非客家人的祖居地、遷徙時間、遷徙途徑定居地及遷徙後與土著間的鬥爭、融合還是有所不同的。當然,要論定這些問題,單靠族譜資料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發掘各種史料,作深入且具體的分析探討。

  再如(客家)的概念問題,以前有人偏重以種族、血緣的因素來界定客家。所以只要在血緣上與當今某個公認的客家人有關的,都被上掛下連定為客家人。舉一個大家熟的例子:宋元之際,李火德定居於福建上杭縣勝運\里豐浪崗頭,其裔孫大多居於閩西粵東客家住區,屬於客家人。用血緣分析的方法,查到今台灣的李登輝、新加坡的李光耀都是火德公裔孫,判斷其為客家人,並沒有錯,因為李登輝前幾代從永定遷居台灣,遷台後依然保持著客家人的語言習俗,李登輝的父親李金龍還說著一口客家話;李光耀家族也有相似的情況。

  可是,同樣用血緣分析的方法,查明今香港財界巨子李嘉誠\\r是火德公裔孫,若以此把李嘉誠\定為客家人,那就錯了。因為李嘉誠\先世早已遷居潮州,說的是潮州話,遵行的是潮州風,其家族早已成為潮州人了。還有人用上推的辦法,說李火德是宋代抗金名相李綱的後代,既然李火德是客家人,那麼李綱也是客家人。其實這又錯了,因為李綱是邵武人,邵武並非客家住區;若說其裔孫有客家人李火德,但他也有許多非客家的裔孫,所以單用血緣關係來判定誰是客家人,誰不是客家人,那是靠不住的。

  凡此種種,均說明了羅香林生以來的客家學研究,成效卓著,有開拓之功,但也還存在著不少問題等待後人用科學的方法、實事求是的精神,去擴大和加深客家學研究領域,解決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問題。

  如關於客家的組成問題,大都認為客家民系的組成是多元的,其主體是唐末五代兩宋時期自中原和江淮一帶移入贛閩粵交界地區的漢族人民,但也包括與南遷漢人融為一體的大量土著種族。客家民系的基礎形成後,仍有來自各地的移民遷入客家地區,被同化成為客家的一員。再如關於客幅先民的主體問題,經過與同好熱烈的討論,認識到在客家醞釀形成的唐末五代兩宋時期,士族已退出社會歷史舞台,社會上已不復以士族為事。在與客家形成有關的歷次移民中,數量最多的無疑是普通平民百姓。因此,客家先民的主體應是普通平民百姓。當然,衣冠士族在客家形成過程中,確實起過重要作用,但主要的是殘存的士族思想意識作用,客家民系的思想意識,確實長期受到某些士族意識的支配和影響。

  這些問題,都是客家學中的基本問題。希望有關著述者能在客家學基本觀點比較一致的前提下,多出創見,多出新意,这在目前客家學倒有不少領域尚處於拓荒階段時尤其必要,它的重要意義一定會在未來客家學的發展中充分展示出來。

  本書出版以來,得到廣大愛護客家文化的各界人士大力支持,我們對此表示衷心的感謝,並把這些關心和支持當作激勵自己不斷努力的動力。

  屈原有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謹以此言與同仁們共勉。



目 錄


前言
緒論
 研究史的回顧
 客家界說
 譜牒資料在客家學研究上的價值和局限

第一章 客家基本住地在唐宋時期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狀況
 自然環境
 土著居民狀況
 經濟、文化發展水平

第二章 客家先民的南遷
 客家先民移殖贛閩粵交界區域的主要時段
  分析史志戶口資料所得結論
  分析族譜資料和州縣增置情形所得結論
 客家先民南遷前的主要分布地域
 對客家先民大多曾寄居寧化石壁問題的探討
  晉代北方漢人遷居寧化之疑
  由贛入閩,路徑不止站嶺隘一處
  浙江及閩東南遷粵何須經由寧化
  客家族譜普遍記載上世來自寧化石壁的奧秘

第三章 客家先民的基本構成
 客家先民的主體是中原士族說質疑
 客家先民的基本成分是平民百姓
 客家先民南遷的過程就是開發山區的過程

第四章 客家先民與土著的鬥爭和融合
 客家先民大量到來前土著與漢族政權的關係
 客家先民大量到來後土著與移民矛盾鬥爭的發展變化
 客家先民與土著的互相融合和互相同化
  經濟生活
  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
  社會風尚
  語言
  山歌

第五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
 客家民系諸要素的形成
  共同經濟生活
  共同社會心理素質
  共同語言
 客家民系形成的標誌
 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

第六章 客家民系的發展
 客家分布區域的不斷擴大
 客家精神在血與火的洗禮中昇華
 海洋文化豐富了客家文化的內涵

後記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5 20: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