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客家话词类研究综述

2011-5-5 09:59|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1816| 评论: 0|原作者: 钟慧琳|来自: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 客家话词类研究综述 钟慧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4)   摘 要:客家话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对它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了 近二十年来客家话词类研究的成果,总结其成绩与不足,以期对客家 ...

 

客家话词类研究综述 

钟慧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541004) 


  摘 要:客家话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对它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了 近二十年来客家话词类研究的成果,总结其成绩与不足,以期对客家话词类的深入研究 有所裨益。
  关键词:客家话;词类;研究;综述 ?
  中图分类号:H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 2009)04-0042-04 (来源:客家风情网www.hakkaonline.com

  客家话是我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它是在古汉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客家先民搬 迁、衍变和客家人的形成发展而形成发展。客家话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至少经历了三方 面演进、接触或交融。一是从祖居地带来的汉语按语言自身物理的、社会的等演变规则向前 发展, 这是主要的; 二是与同族内如吴语、赣语、闽语乃至粤语接触, 相互交融;三是与 百越及其后裔瑶、畲语、侗台语接触, 相互交融。也就是说, 客家话是以继承、发展汉语 为主, 但也融入了瑶、畲语、侗台语的某些成分?①。

  早在宋代,属于今客家大本营区的梅州和汀州地区的方言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有了 相关的文献记载。真正意义上的客家话研究始于嘉庆初年镇平人(今蕉岭)黄钊的《石窟 一征》,该书从考证词语的历史渊源出发,辑录了四百多个词语。而现代意义上的客家话 研究却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受传统小学及汉语语法地位低下的影响,客家话语法的研究整整迟了近半个世纪。直到1957年才出现第一篇综合研究客家话语法的论文,即李 作南的《客家话的几个语法特点》。?

  随着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三大语言政策的深入贯彻,以及整个语言 研究水平的提高,客家话研究特别是语法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一 派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将对近二十年来客家话词类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总 结其成绩与不足,以期对客家话词类乃至语法的全面及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


  一、词类研究


?
  近二十年来,客家话的词类研究得到了加强,词类研究是这一时期客家话语法研究 的重头戏,成果较多,论文数占据了整个客家话语法研究的半壁江山,且词类研究最显著 的特点是按地域分片研究。为此,我们根据其研究对象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论述:?
  1、词缀研究?
  客家话中,词缀是比较丰富的。此间系统地研究客家话词缀的论文有曾毅平的《石城( 龙岗)客话常见名词词缀》(2003),文章指出“石城(龙岗)常见名词词缀有“嘚、头、脑、老、佬、俵、鬼、客、公、牯、婆、嫲等”,其中“老”为前缀,其他为后缀。”文章还描写了各词缀的组合关系和语法意义, 认为“龙岗话的‘嘚’主要黏附于某些成分 之后,表示小的意思,构成一新的名词;‘头’和北京话一样,有量词、形容词用法;名词 后 缀‘脑’是小称标志,附于叠音式和衍音式之后;‘老、佬、俵、鬼、客’这组语缀主要用来构成称谓名词;‘公、牯、婆、嫲’作为实语素可充当词根,如雄性动物叫‘公嘚/牯嘚’,雌性叫‘婆嘚/嫲嘚’ 。作为后缀有 的有表示自然性别的概括的词汇义,有的则与自 然性别无关或关系不明显。”?②?
  饶长溶在《长汀方言名词后缀“哩”和“子”》(1988)中提出长汀方言名词后缀“哩 ”和“子”,相当于普通话的“儿”和“子”尾,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长汀话的“哩”始 终自成音节,声母、韵母不受前字声韵的影响。认为“‘哩’尾和‘子’尾总的语法作用是 名词标记,此外似乎难以说清楚还有别的较概括的附属意义。”?③?
  卢惠惠的《“子”字在江西南康客家话中的特殊用法》(2007)一文指出“南康客家话 中的词缀‘子’比起普通话来在用法上更为特殊,尤其又以用在形容词、量词、及动词后更 为明显,用在形容词之后往往带有上了‘使程度降低’的附加意义;用在数量词之后则赋予 了‘数量减少’的附加意义; 用在动词之后, 根据动词的不同类型又具有了‘不专注、不 投入或目的性不明确或出于下意识’或‘使人觉得单调、厌倦或者结果不甚明确’等附加意 义。”?④?
  此外,兰玉英(2007)、黄秀升(2007)、周日健(1994)等学者也做了相关词缀的研 究,且有理有据、论述分明。?


  2、代词研究?
  对客家话代词研究做出较大贡献的是项梦冰,他在1992至1993年间发表的三篇论文《 连城(新泉)方言的人称代词》(以下简称《人称》)、《连城(新泉)方言的指示代词》 (以下简称《指示》)及《连城(新泉)方言的疑问代词》(以下简称《疑问》)是研究连 城方言代词的精心之作,全面地揭示了连城方言代词系统的突出特点,具有不可磨灭的学术 价值。《人称》把新泉话的人称代词分为第一人称(我/我齐)、第二人称(尔/尔齐/迎) 、第三人称(□/□齐/其)、包括式(咱/咱齐)和其他((别)侪/一色(人)/自家)四类, 具体论述了它们的语法功能及语用现象,并探讨了人称代词的属格问题及感染作用的问题。 《疑问》一文分三节,分别讨论了新泉疑问代词的形式、语法功能和非疑问用法。《指示》 按近指、远指、泛指的形式将新泉话的指示代词汇总成表格,并详细分析了常用指示代词的 形式及其语法功能。?
  对单个地区方言的代词进行研究的还有林立芳的《梅县方言的代词》(1999)、曾毅平 的《石城(龙岗)方言的指代形式》(2001)及甘甲才的《中山客家话代词系统》(2003) 。他们都对方言点的代词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语气词研究?
  研究语气词的文章有刘纶鑫、何清强的《石城方言语气词》(2001)及唐盛发的《扶绥 县客家话的语气词》(1997)。刘、何认为“石城方言的语气词可分为单音语气词和双音语 气词两类。其单音语气词共21个,分别表示疑问(么?1、么?2、嘢、啊?1、咧?1、啰 ?2)、陈述(啊?2、啰?1、咧?2、啦?2 、啦?3、嘞?2 、噢、呃)、祈使(吧?2、嘞?2、啦?1、喽)、揣度与商量(么?1、 啊?2、吧?1、啦?1、啰?1、吧?2)、惊 叹(口欧、嘢、啊?1、嘞?2、啦? 2、啰 ?2)、停顿假设( 咧1、呃、是)等语气。其双音语气词共12 个,由单音语气词按一定的规律构成,如疑问+疑 问、疑问+陈述、疑问+祈使、疑问+惊叹、陈述+陈述、揣度+陈述等,表示较为复杂的语气 。”?⑤后者对扶绥县客家话的几个主要语气词“啊、〖FJF〗腪〖FJ〗、哇、呀、罗、呢 ”等的基本 用法进行了逐一说明,并分析了它们与普通话语气词的区别及其在语法、语用上的特点。?


  4、助词研究?
  对于助词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饶长溶的《关于客家话体貌助词“啊” 》(200 1)、《长汀方言助词“〖HT5”,7”〗口〖KG-?3〗黎〖HT5”,5SS〗”和“咧”》(19 96)、刘泽民的《瑞金方言的四个体助词》(1 997)、林立芳的《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1999)、严修鸿的《平远客家话的结构助词》 (2001)。其中饶长溶用长汀、梅县、五华客家话做实例,对助词“啊”进行了分析,认为 “客家话体貌助词‘啊’可分为以下几个小类:第一,刚然貌,表示动作方刚完成。第二 ,方式持续貌,表示动作持续的方式。如梅县话: 一巴掌壁呀去。[一巴掌打了过去。]第 三 ,着落持续貌,表示动作着落后的持续状态。第四,间隔持续貌,表示动作点阵式间隔持续 状态。第五,连接持续貌,表示动作非间隔的连接持续状态。如长汀话: 行啊行, 跌嚟一跤。[走着走着, 摔了一跤。]”?⑥?
在《长汀方言助词“嚟”和“咧”》一文中 ,饶长溶从语法形式和意义对长汀方言助词“嚟”和“咧”进行了描写和比较。认为“嚟 ”用在动词之后, 表示动作的完成;也可以用于一些形容词之后,表示性质变化的完成。“ 咧”用在语句末尾, 表示要出现或出现新情况 或变化,近似北京话的“了”;还可以用在“黎”之后, 表示“出现‘动作完成’的这种新 情况” 。二者的区别在于“‘黎’用于动词之后, 表示动作的完成, 且重点回答动作完成 与否, 不回答动作的其余过程;‘咧’用于语句末尾, 表示出现新的情况或变化。它重点回 答是否出现新情况或变化,不回答事变的完成, 而且往往暗含一定的变化背景, 即‘此前如 何如何’。”?⑦?
  刘泽民对瑞金话中的四个体助词“挑”、“掉”、“里”、“休”在句中的分布作了具 体描述,从中总结了这四个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并与普通话的“了”作了对比分析,揭示了 瑞金方言中的这四个体助词与普通话的一些对应关系。?⑧?
  林立芳在对大量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语法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梅 县方言的几个常用助词在各种语言结构中的分布情况作了详尽的描写,同时通过它们相互之 间的比较以及与普通话相应助词的比较, 深入探讨了各自的语法意义和用法特点,展现了梅 县方言的一些语法特色。?⑨?


  5、量词研究?
  关于量词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我们目前只找到一篇文章,即黎俊坚的《陆川客家话的 量词》(2002)。他从词形、使用规范及与其他词的组合形式等方面分析了陆川客家话量词 的特点。并指出“陆川客家话的量词和普通话相比,有其特殊之处:第一,词形不同但意义 和使用范围大致相同;第二,词形一样但使用范围广狭有所不同;第三,与其他词的组合形 式不同。”?⑩
??


  二、词类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
  纵观这二十余年的客家话词类研究,成绩是喜人的,主要是:第一,揭示了大量方言 事实,使客家话的面貌越来越清晰,这为更深入全面的语法研究开拓了道路;第二,对客 家方言的词类及其语法特点、语法结构、语法意义等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第三,词类研 究的地域范围在不断拓宽;第四,词类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但是,“一叶知秋”,从词类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粗略地看到整个客家话语法体系 的研究现状。作为我国七大汉语方言之一,与汉语其他方言的研究相比,客家话的词类乃 至语法研究都相对滞后。客家话分布在全国8个省,跨越200个县市。现在已涉足进行了调 查的只是这200个县市的1/5,且客家话词类研究主要是对方言词类的共时描写和比较,缺 乏对方言词类历时的研究,这应该说是客家话词类乃至整个语法研究上的空白。因而对客 家方言词类的研究出现了地域和领域上的不平衡。其次,缺乏宏观的方言词类研究。对单个 方言点的词类描写和研究较多,而综合研究的则很少,这导致我们不容易把握客家话词类 的整体特征,不便于我们认清客家话内部的异同。为此,我们认为应在深入细致地调查方 言点词类甚至语法的基础上,扩大研究范围,由点及面,加强整个客家话语法的比较研究 ,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客家话语法的全貌。同时,我们还应该以开阔的研究视野加强客 家方言语法与周围其他方言的比较研究,理清客家话与周围其他方言在语法方面的异同亲 疏,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分析整个客家话语法的历史层次和发展脉络。?


  近20年来,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话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客家话研讨 会也多次召开,研究客家话的专家学者,也不断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面世。总的来说,这一 时期客家话词类研究的成果不少,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与汉语其他方言相比,客家话 的词类乃至语法研究整体上仍然落后,许多语法领域和方言点的语法特征研究仍是一片未开 垦的处女地。客家话语法研究还需要后世学者一起努力,共同开发至今还在沉睡而未知的 领域。??

 

注 释:?
①饶长溶.关于客家话体貌助词“啊” [J]. 韶关学院学报,2001(11):1.?
②曾毅平.石城(龙岗)客话常见名词词缀[J].方言,2003,(2):177.?
③饶长溶.长汀方言名词后缀“哩”和“子”[J].烟台大学学报,1988,(3):81.?
④卢惠惠.“子”字在江西南康客家话中的特殊用法[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6):1 04.?
⑤刘纶鑫、何清强.石城方言语气词[J].南昌大学学报,2001(4):128-133.?
⑥饶长溶.关于客家话体貌助词“啊” [J]. 韶关学院学报,2001,(11):1.?
⑦饶长溶. 长汀方言助词“嚟”和“咧”[J ].语文研究,1996,(2):54.?
⑧刘泽民.瑞金方言的四个体助词[J].山西大学学报,1997,(2):79-83.?
⑨林立芳.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J].语文研究,1999,(3):44.?
⑩黎俊坚.陆川客家话的量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122.
?
参考文献:?
[1]刘泽民.瑞金方言的四个体助词[J].山西大学学报,1997,(2).?
[2]兰玉英、曾为志.成都洛带客家话“子”尾的用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2007, (2).?
[3]曾毅平.石城(龙岗)方言的指代形式[J].方言,2001,(3).?
[4]曾毅平.石城(龙岗)客话常见名词词缀[J].方言,2003,(2).?
[5]刘纶鑫、何清强.石城方言语气词[J].南昌大学学报,2001,(4).?
[6]饶长溶. 长汀方言助词“嚟”和“咧” [J].语文研究,1996,(2).?
[7]饶长溶.长汀方言名词后缀“哩”和“子”[J].烟台大学学报,1988,(3).?
[8]饶长溶.关于客家话体貌助词“啊” [J]. 韶关学院学报,2001,(11).?
[9]林立芳.梅县方言的结构助词[J].语文研究,1999,(3).?
[10]项梦冰.连城(新泉)方言的人称代词[J].方言,1992,(3).?
[11]项梦冰.连城(新泉)方言的指示代词[J].方言,1992,(4).?
[12]项梦冰.连城(新泉)方言的疑问代词[J].方言,1993,(3).?
[13]周日健.广东省惠东客家话的语缀[J].方言,1994,(2).?
[14]严修鸿.平远客家话的结构助词[J].语言研究,2001,(2).?
[15]卢惠惠.“子”字在江西南康客家话中的特殊用法[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6 ).?
[16]唐盛发.扶绥县客家话的语气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10).?
[17]黎俊坚.陆川客家话的量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
[18]黄秀升.马山客家话名词常用后缀的对应关系[J].新西部,2007,(12).?
[19]甘甲才.中山客家话代词系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6).?
[20]温昌衍.客家话[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09-04-17?(来源:客家风情网www.hakkaonline.com


作者简介:钟慧琳(1986- ),女,江西赣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对 外汉语教学。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5-4 08: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