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河源客家山歌流传的故事

2009-7-27 08:09| 发布者: huangchunbin| 查看: 1373| 评论: 0|原作者: 刘暹辉整理|来自: 河源网

        河源客家山歌的流传,是因为他们从中原迁徙来河源地区时与客家先民有关,他们所落居的地方都是山区、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山高林密,是猛虎野兽纵横的所在地。客家先民在此落居后,从事开垦、耕耘,生产生活非常艰辛,人们上山砍柴、开山种植、下田耕作或过户交谈,都要走一段很偏僻的山间小路。因此,他们一出门就有一种幽僻感觉,或怕遇上毒蛇猛兽的危险。因而就喜欢用大声响气、用大嗓子来“吊个声腔”唱几句山歌,一来壮壮胆,惊吓野兽;二来便能呼唤对方,得到有个照应,以驱散山里的寂寞,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爱唱山歌的习惯。

        长期以来,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客家人,大部分缺乏文化,尤其是妇女,在封建社会里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由于封建社会的束缚,她们只能私下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有的女孩子长大成人后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只能趁父母长辈不在家,或出去溪边挑水、洗衣的空间机会,与爱慕的男青年隔远招呼,互相用山歌来表达爱恋之情。所以爱情山歌在客家山歌中占了很大的份量。后来由于客家居民大都没有文化,只能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因此客家山歌的“比”、“兴”的表现手法就形成了常用的规律。

        客家山歌作为劳动人民的一种口头文学,他的素材是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它以劳动人民生产、生活为基础,在生产斗争中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所表现的形式和手法是劳动人民所喜好的,它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通俗易懂的地方语言和风俗习惯,容易沟通接受,所以有强烈的民众性、地方性、流传性,因此受到客家居民的欢迎和喜欢。

        河源客家山歌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和不断发展,既保留它的民间文学传统,又在各个发展阶段,按照历史风貌不断有所创新和进步,从传统的口头文学中推陈出新,发展到文字记载,并且在音乐旋律上,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如:客家山歌的“赋”、“比”、“兴”和“双关”、“对偶”、“排比”、“夸张”等表现手法,以及四句七言格式的音韵和常见的山歌引歌号子,尾驳尾,五句板,发展到山歌小演唱、山歌表演唱、山歌说唱、山歌剧等客家戏。因为它的语言丰富、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情深意切,直接反映了各地方风土人情,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使当地群众容易接受。如全国独有的戏种──紫金的客家花朝戏,就是从客家山歌长期发展创新、提高、提炼出来的艺术形式。

        河源客家山歌,是在河源五县一区300多万人口中流传最久、最广的民间艺术,它属于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另外,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唱的,所以客家人最爱听,也最喜欢唱。因为它琅琅上口,娓娓动听,是深为人们喜闻乐听的一种艺术形式。千百年来,人们用它歌唱劳动、歌唱情感,抒发思想和激励斗志。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觉得,唱起山歌来就会“山歌唱得心花开,山歌解得千般愁”,山里人一唱客家山歌,唱起来就能使人忘了苦和累,心胸开阔,心情轻松。正像客家山歌所唱的:
客家地方客家人,客家风俗客家情;

客家音唱客家歌,客家山歌格外亲。
客家山歌情意长,好比河西麦牙糖;
又甜又韧又滑口,紧扯紧梆紧甜香。
山歌唱出情和爱,唱出人生欢悲伤;
唱尽心中愁与苦,唱得心头亮堂堂。

 

山妹对山歌的传说
刘暹辉  搜集整理

         从前,有一个青年山歌手去赴圩,他走在山路上,边走边触景生情地唱起山歌来:“隔岗瞧来隔岗瞧,隔岗瞧妹系潇条;隔岗瞧妹花一朵,莫把风吹日晒朝(方言“朝”即“痿”)。同妹隔岗又隔岗,柑子好吃隔包囊;柑子好吃隔了咪,同妹相好隔心肠。”他唱的歌声悦耳动人。正巧,有个年轻美貌、也爱唱山歌的妹子被他的山歌声吸引住,情不自禁地寻声赶上来。当赶至三丫路口,她看见唱山歌的人相貌很平常,脸上还有片片汗斑,心里感到失望。于是她以山歌取笑道:“听到歌声赶过山,这山风光也一般(“般”即“斑”),只问阿哥话一句,哪条道路下阴间?”

        妹子用借问路去阴府为名,暗喻遇见了鬼。话中含蓄,尖锐辛辣。但青年山歌手毫不介意,诚恳唱道:“由妹下来由妹上,各人主意各人想;茶果好看唔好吃,荔果皮皱甜过糖。”

        妹子见他为人忠实,情意真切,山歌比喻发人深思,暗中佩服他,自愧自己不该以貌论人。她偷眼细瞧青年歌手,竟觉得心里甜滋滋的,不由得羞红了脸。

最新评论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4-26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