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aobaba 发表于 2012-6-13 21:29:57

舌尖上的龙岩(3)——转化的灵感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一到过年的时候,龙岩人的桌子上就会出现格式各样的小吃,色泽漂亮、味道鲜美。首推就是煎圆子,也有叫做煎推,或者叫做刨撒(音译),也有叫炸板。就是把糯米磨成米粉(因为单纯用糯米太过柔软,所以有的人也会拌一些糁米),然后用糖水(白糖或者红糖)搓成米团,再捏成一个个小丸子或者有些人家爱捏成长条形,下油锅煎炸出来的小食品,在表面一层通常还会粘些花生芝麻的。根据火候和煎炸的时间,煎出来的粄,有软、硬、酥脆之分,有人喜欢吃柔软的,有人喜欢吃硬实的,有人喜欢吃酥脆的,看各人的爱好和牙齿的水平了。用红糖水拌的,外观颜色会深暗一些;用白糖水拌的,外观则黄亮一些。年夜饭或者年后宴请亲朋好友的时候是必上的一道美食。http://fj.sinaimg.cn/2012/0529/U6974P911DT20120529151330.png煎圆子

http://fj.sinaimg.cn/2012/0529/U6974P911DT20120529151818.png
左边是白糖的,中间的芝麻的,右边红糖的
  说完煎圆子,就想起了灯盏糕(胖胖起、毛铜钱、会喉死)。汀州灯盏糕因形似古代扁圆形的豆油灯盏而得名。它是将大米和黄豆浸泡后磨成米浆,调入细盐、味精、葱花再用汤匙舀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煮沸的油锅中。米浆在沸油中迅速膨胀成圆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黄时即可,入口酥脆,因其迅速膨胀的过程如同变魔术一般,又称为“魔术糕”。http://fj.sinaimg.cn/2012/0529/U6974P911DT20120529151856.png灯盏糕  龙岩人似乎很偏爱油炸的食品。不论是煎圆子还是灯盏糕,还是煎薯包。煎薯包的工序不复杂,开始将薯子刮净皮毛,然后用特制的铁皮“千眼刷”将薯子刷成浆汁,再放入米粉(或面粉、淀粉)、葱末、姜丝、蒜末、辣椒和食盐,加适量清水后再用筷子搅拌均匀。待油烧滚后,用左手抓一把薯料后握拢拳来,右手用汤匙(调羹)将左手虎口挤出来的薯料舀起放入滚油中,顿时,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圆形薯包便浮出油面了,待炸成黄色时,立即用漏勺捞起。性急的细伢崽仔趁热吃薯包,烫得左牙换右牙,香喷喷别有一番风味。也有些人家用芋子代替薯子,煎出来的就叫做煎芋子包,长相和煎薯包大抵相同,也别是一番美味。http://fj.sinaimg.cn/2012/0529/U6974P911DT20120529152325.png煎薯包  每到夏天的时候,天热难耐,这时候龙岩的人们就会做一样清热解毒的仙人冻,吃那么一碗,瞬间就凉了下来。仙人冻用仙草粉为原料加工,容易分别。仙草粉是凉粉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凉粉草别名仙人冻、仙人草、仙草,为唇形科植物,因枝叶加水煎汁可制凉粉,故称“凉粉草”。凉粉是夏季消暑解渴的最佳绿色食品,一直被人们所喜爱。http://fj.sinaimg.cn/2012/0529/U6974P911DT20120529152406.png仙人冻当一切都变成了商业化,那么传承的民俗就会开始渐渐失传。现在很多人家过年的时候都不会自己动手做这些美味的小吃,多数是上街买一些就好,或者干脆就略去了。还是依旧希望这些转化的习俗能够继续流传下去。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6-13 21:41:10

龙岩客家吧,应该加一个限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舌尖上的龙岩(3)——转化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