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gang 发表于 2012-3-24 01:50:19

行將失傳的民族遺產-守望木活字印刷術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3-24 14:39 编辑

这民族传统定要我客族同仁维持保护发扬光大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U4NTAzNTc2.html


一、历史渊源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源于古代的雕版印刷。北宋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现在一般认为元初农学家王祯创制了木活字。木活字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单字。因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成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关于木活字最早的记载见于王桢《农书》附后的《造活字印书法》:“古时书皆写本。学者艰于传录。故人以藏书为贵。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锓梓之法。其本于此。因是天下书籍遂广。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有人别生巧技。以钱为印盔界行。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为其不便。又以泥为盔界行。内用薄泥。将烧熟瓦字排之。再入窑内烧为一段。亦可为活字板印之。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盥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行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以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盔字既满。用木榍榍(先结切)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写韵刻字法。先照监韵内可用字数。分为上下平上去入五声。各分韵头。校勘字样。抄写完备。作书人取活字样。制大小写出各门字样。糊于板上。命工刊刻。稍留界路。以凭锯截。又有语助词之乎者也字及数目字。并寻常可用字样。各分为一门。多刻字数。约三万余字。写毕。一如前法。锼字修字法。将刻讫板木上字样。用细齿小锯。每字四方锼下。盛于筐??器内。每字令人用小裁刀修理齐整。先立准则。于准则内。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另贮别器。作盔嵌字法。于元写监韵各门字数。嵌于木盔内。用竹片行行夹往。摆满用木榍轻榍之。排于轮上。依前分作五韵。用大字标记。造轮法。用轻木造为大轮。其轮盘径可七尺。轮轴高可三尺许。用大木砧凿窍。上作横架。中贯轮轴。下有钻臼立转轮盘。以圆竹笆铺之。上置活字。板面各依号数。上下相次铺摆。凡置轮两面。一轮置监韵板面。一轮置杂字板面。一人中坐。左右俱可推翻摘字。盖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取字法。将元写监韵另写一册。编成字号。每面各行各字。俱计号数。与轮上门类相同。一人执韵。依号数喝字。一人于轮上元布轮字板内。取摘字只嵌于所印书板盔内。如有字韵内别无。随手令刊匠添补。疾得完备。作盔安字刷印法。用平直干板一片。量书面大小。四周围作栏。右边空。候摆满盔面。右边安置界栏。以木榍榍之。界行内字样。须要个个修理平整。先用刀削下诸样小竹片。以别器盛贮。如有低邪。随字形衬士占瓦(徒念切)榍之。至字体平稳。然后印刷之。又以棕刷顺界行竖直刷之。不可横刷。印纸亦用棕刷顺界行刷之。此用活字板之完法也。前任宣州旌德县县尹时。方撰农书。因字数甚多。难于刊印。故用已意命匠创活字。二年而工毕。试印本县志书。得计六万余字。不一月而百部齐成。一如刊板。始知其可用。后二年。途迁任信州永丰县。挈而之官。是时农书方成。欲以活字嵌印。今知江西现行命工刊板。故且收贮以待别用。然古今此法未见所传。故编录于此。以待世之好事者。为印书省便之法。传于永久。本为农书而作。因附于后。”
明人胡应麟云:“今世欲急于印行者有活字,然自宋已兆端,今无以药泥为之者,唯用木称活字云。”清人龚显曾也说:“明人用木活字版刷书,风气乃大盛。”木活字印刷在了明代已风行于世。据学者张秀民先生统计,明朝木活字本有书名可考者约一百余种,多为万历印本。其有地名可考者,除成都、建阳、南京等处外,有江苏、浙江、福建、江西、云南等地。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年),长汀四堡雾阁木刻宋体版本,用玉扣纸、毛边纸、连史纸印刷,发展为中国四大木刻印基地之一。四堡书籍声誉极高,有“独占江南,发贩半天下”之誉,在古籍雕版印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宁化县旧属汀州,“四堡”古称“四保”,或谓“四保里”,它包括今天的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四县毗邻的数十个村落,因此,建制上宁化与古“四保”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在造纸业和雕版印刷都极其兴盛的明清时期,宁化的木活字印刷应当也是异常活跃的,然则,“四保”为何仅仅通行雕版印刷?
宁化发现的木活字印刷,与“四保”名扬天下的雕版印刷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四保”雕版印刷的主要内容为古籍图书,如宋人陈日华在临汀刻印的《集要方》和流传古今的《增广贤文》线装书等。而宁化木活字印刷的主要功能是印刷族谱。古籍图书发行量大,通销全国各地,可一版再版。其内容出于著作者手,每页为固定版面,畅销者印刷数量可达千册万册,乃至根据市场需求量再版,如蒙书、四书五经、章回小说等。而族谱的版面绝少重复的,各姓氏嗣裔发展有异,内容自然不同。需求者仅为同宗族人,多则数十部,少则十余部。若以雕版印刷族谱,则一版之后便当废弃,是十分不经济的。因而,族谱的印刷则采用了具有智能优势的木活字印刷。

由此推断,在印刷业发达的明中叶时期,受到雕版印刷影响,宁化同时开始大量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张秀民《中国印刷史》载:“清代木字家谱分布在江、浙、皖、赣、湘、鄂、川、闽等省”。宁化目前还保存有木活字刻印的谢氏清雍正族谱等清初谱谍。蓝氏清乾隆谱印有“翠华阮甸臣梓”的字样,可见在清初宁化的木活字制谱已然十分盛行。清光绪、咸丰年间的族谱木活字印刷就更加的大行其道,保存至今的清末木字谱谍数量不少。直至清末、解放前,利用木活字印刷家谱、私塾用书还十分盛行。文化大革命时期,停止刻印达十余年,印刷工具也被大量销毁。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各姓氏刻印族谱者增多,木活字印刷曾一度重兴,1993-1994年为族谱刻印高峰时期。后电脑机器刻印业发达,族谱多改为电脑制作,手工木活字印刷业渐趋沉寂,目前从事此业者,仅四五家。

在宁化,除族谱外,少量的蒙书、佛经道藏和一些私家著作,也有使用木活字印刷。道光六年(1826年),宁化李国华用木活字印其九世祖李世熊《钱神志》7卷;次年宁化县令陈垲印李世熊《寒支初集》10卷;同治十年(1871年),宁化县署重印《钱神志》,所用木活字为宁化阴维新雕刻。
二、分布情况
宁化木活字印刷手工艺人各自以“堂”为单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最少的两人一堂,有堂号,现存留有“印心堂”、“衍冀堂”、“文林堂”、“文斋堂”等。据艺人口述,各堂印刷族谱多有固定地区。艺人们在多次的印刷修订中逐渐熟稔各家族谱,有的艺人还保存有原修谱中的人像图、坟图等旧有资料,无需重刻,在效率、质量、准确度上都较新路的艺人为佳。因此各族每有重修,则多以原修谱师为首选,于是相对固定为区域(主修线路)分布。

几经凋零,宁化从事木活字印刷的仅五家:翠江镇铜锣丘邱家、方田乡禾岭下谢家、淮土乡禾坑村廖家、翠江镇城北新村邹家和淮土乡伍家。其功能主要用于修谱,改革开放后,分布大致如下:邱家一般修城南、安乐、曹坊、治平一路;谢家与廖家一般修石壁、淮土、济村、方田一路;邹家一般修城关、湖村、泉上一路。伍家已购买印刷机器,不再从事手工印刷。目前唯中沙、河龙、水茜、安远一路主修者为哪家,尚不明确。
宁化木活字印刷不局限于宁化,明溪、清流、建宁、泰宁等周边县市也时有延请宁化印刷艺人前往修谱,以解放前为盛。近年莆田、闽南等地区还有人来宁邀请艺人修谱。
三、刻印内容
1、刻印家谱。明清时期不详,民国至解放后此项功能最突出。
2、刻印蒙书。《三字经》、《千字文》、《六言杂字》《幼学琼林》等蒙书,大约清以前较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尚有刻此类书者。
3、刻印佛经道藏。
4、刻印婚丧嫁娶仪式中戚属称谓和姻亲关系的红纸字帖。此项虽包括在木活字印刷艺人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内,但却是雕版,有的还是版画,如灶神等。
四、印刷道具
1、字模粗胚。即木活字雕刻原料,通常为柯木(俗名“荷木”)、梨木,清曾曰锳修《汀州府志》卷八《物产志》记:“柯木,俗名河木,质坚韧可镌刻”。
2、刨床。制胚所用。字模粗胚大小长短定型的工具,以木料制成,有大小两种型号。将活字木分解成小块,放进刨床的槽内,以模型为准,对活字木进行刨削修整,以备刻字使用。
3、雕刀。木柄合铁片制成,刀口锋锐呈斜角状,用以雕刻木活字。印刷过程中出现生僻字或缺字,也需以雕刀临时刻字。
4、印床。梨木、荷木均可,将字模放入印床,以木栓固定,旋转灵活便捷,用以雕刻活字。
5、木活字。以荷木,梨木粗胚雕刻而成,按类别陈列在字盘中。用以刻印族谱的有大、小两号字。大号字字面一般为1.6厘米的正方形,高2.4厘米,在族谱中主要用以刻印人名谱系,书籍中用以刻印正文。小号字字面一般为1厘米的正方形,族谱中用以刻印人物传、谱系,书籍中用以刻印校注、集释等。此外,尚有雕版图形,以印载有各姓氏居住埋葬、田地物产等图志;有吊图码,用以刻印谱族吊图。二者型号都不规则。字面以一字一模为主,也有多字一模的,两字一模的如“夭亡”、三字一模的如“半继子”,最多者可达六字一模。
6、字盘。存放木活字的木盘,相当于活字字典库,按顺序排列整齐,字典库按天干地支、甲乙丙丁、子卯寅丑、偏旁部首等顺序摆放排列,取字者须熟谙字典库口诀,取字时即可快捷方便。活字的排放随着时代的不同也有变更,按《农书》载,则是以平上去入等韵排的方式排放,据艺人口述,原有活字取放口诀,后多依据《康熙字典》排放。今之排列顺序录之如下:(1)前八盘,又称常用字盘。第一:唐宋元明清天启洪武成仕永乐嘉靖万历天命天聪崇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民国共和;第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金木水火土;第三: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卅;第四:年月日时生殁葬卒俱详失考没;第五:公长次讳岁止殇夭亡世字离亨寿零壹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分百千厘两毫巽坤艮兼肖;第六:坐落地名至为界春夏秋冬东西南北处载谷担田租石斗升角米苗亩佃勺撮合;第七:山向形婚配妣娶继续氏娘女改适姑夫妇再醮婆出入内外上中下左右大小;第八:知乎者也矣所可焉哉与而无以则然此不于其支于于。(2)普通字盘。按点横竖撇捺及偏旁部首排列,同偏旁者,按笔划数量由少及多排列。(3)吊码盘。除吊码钱外,二字一模至六字一模者,均置此盘。(4)代数盘。字面为长方形,刻“第XX代”。(5)页码盘。字面为长方形,注页码。
7、谱盘。即印刷盘,以书写稿为参照,将木活字按排版要求,逐个放入盘中,空白处以短截木片塞紧,使活字不至于移动。不注标点。
8、雕版。族谱印刷中的人像图、坟图等需要刻印雕版。
9、拍板。用以在谱盘上轻轻拍打,使活字高低平整均衡。
10、玉扣纸、裁刀。裁刀面大,用以裁剪纸张,覆谱盘上印刷。宁化盛产玉扣纸,本地多使用。据方田谢应生言,玉扣纸着墨字迹清晰,不易被虫蛀,本地刻印基本使用玉扣纸。
11、徽墨。旧时买墨石,击断,放中锅中蒸煮,磨开使用。改革开放后,直接购买上好墨汁。
12、墨刷。以棕毛制成,毛尖触盘,蘸墨均匀刷谱盘上。
13、毛刷。以棕毛制成,毛身触纸,棕毛质韧,不易磨损。纸覆在谱盘上,以毛刷轻轻刷动拍打。
五、刻印流程
1、制模。采伐梨木、荷木,锯成板片,请木匠师傅(主要是小木师傅)锯成相同大小的字模粗胚,然后放入刨床刨光打磨。
2、刻字。将字模放入印床,以木栓固定住,进行雕刻。刻字手法有两种:其一为平刀法,握刀如握笔,起刀由内到外,为直写直刻反字。淮土廖有焕父子长于此法;其二为斜刀法,反腕握刀,起刀由外到内,横写横刻反字。邱、邹、谢三家均长此法。斜刀法刻字速度快,不易在生活中混淆字体的正常写法,较为常用。
3、拣字。参照手稿,根据口诀从字盘中拣出相关活字。
4、装版。将活字放入谱盘,以木片塞紧固定。每页字数可由行间距的宽窄控制。
5、对稿。将谱盘中活字排列与手稿校对,修订差错。一般由一人念,一个校对。
6、裁纸。按刻印对象的需求剪裁毛边纸。
7、打墨。将墨水均衡地刷抹在木活字上。刷抹得越均匀,印刷出的字迹便越清晰。
8、印刷。将裁好的纸张覆于谱盘之上,视毛边纸的厚薄程度,用毛刷在纸面上轻轻刷动到一定程度,揭起。
9、校对。以手稿为范本,一人用方言念稿,一人核对印刷初稿,以红色墨印注讹误处,以备更正。
10、装订。以利锥装孔,引线装订。
宁化的木活字印刷的工序流程与元王桢《农书》所载木活字印刷法相比较,异同参半。相同处如:一套字盘基本为三万至四万个木活字。并且也都是一人念稿排版,一人取字供应。不同处有:一、宁化的木活字系锯开书写后再行刻字,而《农书》载则是“将刻讫板木上字样。用细齿小锯。每字四方锼下。盛于筐器内”;二、取用所依口诀方法有异,当是因音韵和检字法随着历史变更,艺人顺应时代而进行的更正;三、古人造轮盘置字,按号数取字的用法今亦不存。
六、修谱习俗及宗教信仰
1、称谓。宁化的木活字手工艺人民间称为“修谱先生”、“谱师”等,旧时将其与风水士、私塾先生一同定位为中九流,意谓修谱先生介于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其手工艺是知识与技艺的结合。
2、修谱。艺人既被称为“修谱先生”,其主要从事的行当即是刻印族谱。艺人大多也是半农半艺,张秀民《中国印刷史》载艺人们每当秋收后,挑着重担,到各乡镇做谱。修谱事宜先由族中长者联系艺人,签定契约,选良时吉日遣人去艺人家挑取缚扎成担的木活字。价格商定后,艺人一般住在祠堂内,由族中请人为其操持三餐及浆洗诸事。
开刻日,选吉时先印好神位图,平铺供桌。杀鸡沥血于神位图上及祠堂四角柱基,此举名唤“伏曰”,并于神位图上均匀撒米。族中三老并列供桌前念祷告词。艺人始印制开刷单,由三老分贴族人门首,以通知族人族谱翻修,各家应凑钱出力。其后为艺人修谱期,族枝茂盛者要修两三年之久,稍疏者也需半年至大半年。谱修好后,即为发谱。此日烧化神位图,一般有请当地道士打蘸,鸣放鞭炮庆祝,将族谱放进箱中抬上“游谱”。最后即为“谢师”,族人以鸡鸭为礼物,上门向艺人表示感谢。谢师日族人必带斗,斗中置剪刀、算盘、尺、秤、镜子等物。开刷、伏曰、撒米、发谱、谢师均有口诀。开刷口诀:日吉时良大吉昌,今日开刷大吉祥。祖宗选择良辰日,今日开刷正相当;伏曰口诀:手举金鸡择凤凰,伸得头高尾又长。头高能带千年福,尾长能载万贯粮。撒米口诀:一撒宗枝繁衍,二撒祖德流芳,三撒瓜绵椒衍,四撒永发吉祥,五撒五福临门,六撒兄弟联芳,七撒孩孙绕膝,八撒兰桂腾芳,九撒南福北福,十撒福寿无疆。男增百福,女纳千祥。祈保弟子行方显方,你高我贵也天昌。房房发福,家家添丁。发谱口诀:日吉良时大吉昌,今日发谱大吉祥。祖宗选择良辰日,今日发谱正相当。
3、学艺。旧时拜师学艺有一套繁复的礼仪,解放后一般口头收徒即可。学艺有祖传和师传两种,祖传不限女性,男女均可从业。师传从帮工做起,先学拣字、归字,然后再练习写反字、刻字、排版、印刷。全套技艺掌握,能单独完成修谱者,谓出师。
4、禁忌。(1)族谱刻印过程,装订环节因需以脚踩本裁平,谱出胯下,故女性不宜从事。(2)族谱开刷发谱要选黄道吉日。(3)神位图自修谱日起,香火不可灭,否则视为不祥。
5、信仰。艺人尊奉“仓颉”、“欧苏”、“冯道”等神祗。其信仰的尊崇程度依次为:文字-修谱-刻印。行业神位排列依次为:(1)中间为“始治文字史皇上帝苍颉老先师”;(2)左首“师谱先儒苏欧二位老夫子”;(3)右首“本师铁笔传授冯道丞相”。按:家谱刻印有“苏修”、“欧修”二说,所谓“苏修”就是按辈份,从长房到次房再三房,依次排列。“欧修”是长房长孙六代直系见面,每代每行只写六个字。六代见面和只写六个字起源于佛学里的“生、劳、病、死、苦”,六应在“生”字上,意寓“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第六代后另起分开房系与前第六代相对应。相对来说比“苏修”更为直观,易查。

行业神位图如下:http://www.hakkaft.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105/21/110708yyjyyyw9wh0lw881.jpg 2011-5-21 11:07:08 上传
下载附件 (33.63 KB)
行业神位




各姓氏族谱的牌位排于仓颉等神位之下:http://www.hakkaft.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105/21/110753v60p6jbzmy670pxx.jpg 2011-5-21 11:07:53 上传
下载附件 (14.49 KB)
仓颉神位




七、传承谱系
1、已故艺人表
序号


性别
生卒年月
师从关系、从业经历等



1
阮甸臣

清乾隆时期
不详,曾梓印清乾隆辛丑《蓝氏族谱》


2
张元福

不详
清末艺人,人称“元福师傅”,为印刷艺人之杰出者。据艺人口述,有钦差大臣在闽地失官印,寻人重刻,人荐张元福,元福允诺刻毕,与原印绶毫无二致。人争相交誉。系谢仕贵师。


3
巫国宝

上世纪20年代
祖传技艺,生前生意极好,人有请修谱者,工费为一块光洋一天。


4
罗声仁

不详
巫国宝徒弟,收徒较多。


5
罗宗德

不详
罗声仁子,从父习艺。


6
朱景星

不详
从罗声仁习艺。


7
杨日升

不详
从罗声仁习艺,邹建宁曾师从之。


8
伍腾芳

清同治年间
淮土吴陂人,收徒廖有焕。其余不详。


9
伍兆光

不详
伍腾芳子,名谱师,主修石壁路


10
伍兆亿

不详
伍腾芳子,名谱师


11
邱爵金

1889年
邱如明叔公,曾授艺邱如明。


12
邱位山

1925年
邱如明父,师从邱爵金。


13
邱位玉

不详
城关小溪边人,师从邱爵金。
曾系宁化县族谱刻印业外交联系最活跃者。

14
邱位焕

不详
师从邱爵金。


15
伊绍东

不详
师从邱爵金。
曾与邱位山合作制谱,以刻字为主,字迹美观,人称“一把刀”。

16
黄爵金

?-2006年
与伍兆光一同修过谱。


17
谢仕贵

1923年
谢应生父,从城关张元福学艺。



2、尚能从业艺人表
序号


性别
出生年月
师从关系、从业经历等
联系电话

1
廖有焕

1928年
淮土禾坑人,1948年师从淮土乡吴陂伍腾芳学木活字刻印,刻过印章、族谱、蒙书、经书等。堂号:衍冀堂。


2
廖庆元

1955年
廖有焕子,从父学艺,1990年从业,尚保存有木活字五万余。
662305718759841386

3
邱如明

1951年
城关铜锣丘人,祖传技艺,14岁从叔公邱爵金(1889年生)学艺,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前搁置未刻,1985年曾刻过蒙书。其子邱志强从父业,2009年尚有刻印族谱。与子邱志强共有木活字11万余,系目前为止刻印工具最为完整者。堂号:文林堂。
15859870818

4
邱忠水


邱如明弟,有活字七万余。
13860503989

5
邱志强

1979年
邱如明子,近几年每年都有刻印,保存活字11万余、服制图雕版一套(十九张)、祭祀图一套、族谱刻印神位雕版一块。
15959841505

6
邱水英

1975年
邱如明长女,曾从父习艺,已嫁。


7
邱慧萍

1978年
邱如明次女,曾从父习艺,已嫁。


8
邱慧华

1980年
邱如明三女,曾从父习艺,已嫁。


9
邹建宁

1963年
居城关城北新村,从铜锣丘邱位山学艺,技艺较为全面者,现在城关边贸城对面摆摊修锁,能刻印章、根雕木雕,能工整横写宋体字。堂号:文林堂,从事篆刻后更名为“文斋堂”。
13960583767

10
谢应生

1950年
方田禾岭下人,从父谢仕贵学艺,目前仍从艺,能刻印章,曾刻蒙书《四言杂字》等。最近一次2008年为刘氏刻印族谱,有堂号“印心堂”,凡其所刻印族谱,封面左下方有“禾岭谢印心堂梓”字样。有活字三万余。
15305981329

11
谢应金

1962年
谢应生弟,从父兄学艺,惜艺不精,只能协助拣字打杂。
13306988838



八、艺人收入情况
但凡族谱,三十年一大修,修谱前,由族中元老联系“谱先”,签订合同,然后雇人把工具挑至祠堂内,安排“谱先”在祠堂在食宿,“谱先”们便要做开始长期作业的打算,少则半年,长则二三年,直至修毕。修谱工钱的算法大致有三种。一为按续谱人数,一人若干工钱,加以统算;一为按纸张印刷数量来算;一为按修谱日数算。其工价在旧时当不菲,较之一般工匠略高。因木活字印刷属水印,纸好墨佳则能保存两三百年之久,不少宗族也就不计价格延请“谱先”,也正是因此木活字印刷才能在宁化生态地、作坊式地保存至今。
九、特色与价值
(一)宁化木活字印刷技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宁化木活字印刷字盘的存放与拣取具有科学的智能作用,具备了当代计算机输入法的雏形。常用字贮以“前八盘”,普通字盘按偏旁排放,有的放矢,一个排版喝字,一个按诀拣字,统筹配合得当,快捷方便;2-6字的多字盘、代码盘和页码盘,因固定使用量大,相当于常用词组,再加上部分人像和坟图的雕版,因而也可认为是以木活字为主体,结合部分雕版的印刷术。其优势是可雕可活,灵活智能。如“开刷单”版:“XX郡”、“X氏族谱,开刷大吉”,其中“郡”、“氏族谱,开刷大吉”为雕版,“XX”、“X”则可嵌入活字,即是活字与雕版结合,其智能科学在古代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2、具有机械手工技艺与知识文化的双重内容,而严重分离。有些木活字艺人从小习艺,所受教育程度极低,甚至完全未接受教育,而能熟练地掌握写反写、刻反字、认反字等知识层面的技艺。民间亦称之为“修谱先生”,旧时“先生”之谓有当指有文化而言,因而其技艺性质既有机械的手工劳动,又包含有文化知识的成分。然而,文化知识对于艺人来说,仅仅是掌握技艺的一项,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识文断字,明理修身,这就好比劳动替代不了体育的功能。技术凭经验,科学重分析,艺人对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掌握是技术而非科学。
(二)木活字印刷对于宁化客家学及客家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客家先祖的信仰,敬祖穆宗,是客家文化构成最重要的部分。诸多姓氏一世祖的认定、大量保存着的祠堂、丰富独特的客家民俗、族谱传承的严谨等,都是宁化“客家祖地”最坚实的佐证。目前,木活字印刷术仅存于温州瑞安的东源村与宁化县,而宁化无论在活态传承方面,还是在字数技艺方面,都要优于东源。它之所以能较好地活态保存至今,主要是由于宁化客家人对客家先民的尊崇,把族谱修订目为千秋伟业。
(三)在中国及世界印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韩国人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掠夺中国活字印刷发明权。韩国学者敢于宣称“起源国”,起因于一本金属活字印本古籍的认定,也在于韩国有“活字实物”、“印刷物文物”两手证据。保存至今的宁化木活字活态印刷术,对于中国印刷史和中国活字印刷起源国认定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发表于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集》

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12-3-24 08:50:31

本帖最后由 huangchunbin 于 2012-3-24 09:33 编辑

文章名:《宁化木活字印刷田野调查笔记》 作者:戴先良

网络来源:http://www.hakkaft.com/forum.php/thread-246-1-1.htm(客家风土网)

wugang 发表于 2012-3-29 01:18:35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4-8 19:39 编辑

既停老祖宗遗产真有可能在崖等這代人眼皮下消失,失传!成為厉史陈迹。爱提醒政府再不救亡何以對子孫交代。渠等系中国既人间国宝啊,系无崖等硬頸客家人来這传統可能早就失传了!

wugang 发表于 2012-5-21 03:21:37

《滕王閣序》刻上木活字牌匾
http://www.fjsen.com/images/attachement/jpg/site2/20111029/001e68e1bf811015901a1b.JPG
寧化木活字印刷是我國有倖保留下來的木活字術,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藝,被稱為印刷術的活化石。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觀看,親身感受下木活字印刷術這一古老技藝的現代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將失傳的民族遺產-守望木活字印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