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gsl508 发表于 2012-1-30 18:05:15

诏安村民集资60余万修复275岁客家土楼

修缮后的拱北楼昨日,漳州诏安县秀篆镇的一座客家土楼——拱北楼过生日了,这是它的第275个生日,村里的老少都来为它“庆生”,举行了竣工庆典。一年前,当地村民自发集资60多万元,开始对这座土楼进行修复。如今的拱北楼一改往日颓败的面容,崭新地屹立在顶安村顶坑自然村正中央。“龙来了!”一群村民排着一字长队,举着旗帜,喊着号子,紧跟在一名手中拿着“竹龙”的村民背后。拿着龙的村民一路小跑,让龙须尽量晃动起来。这些村民要从山上跑下来,下山后还不能进入土楼,需绕行拱北楼数圈。每次经过土楼正门,由数名老者将龙拦下,持龙者对楼主行叩拜礼,然后折回继续绕圈。原来,“赶龙入楼”是按照秀篆的祈福风俗,到有龙脉的山冈上举办一场道教仪式,然后由一名村民举着龙头,数十人在后面放鞭炮追赶。队伍下山后,在土楼绕跑数圈,才能进入土楼。最后焚化龙头,意喻该楼已经有龙气,将给当地带来福气。负责拱北楼修复工作的王廷清介绍,几年前,漳州市和诏安县的文物专家到拱北楼考察,临走时对村里老人说,拱北楼的建筑有特色,一定要保护好。之前,一名在广州经商的村民打电话给王廷清,让他到广州商量修楼。他到广州的当晚,村民就集资了34万元现金,表示坚决要将土楼修复。村民王井兰捐了61800元,他告诉记者,看到电视上播放南靖、永定的世界遗产土楼那么风光,再想到自己祖祖辈辈住过的拱北楼却倒塌了一大片,任凭风吹雨打,“不去修复,心里很不好受”。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维修小组决定用夯土的旧法修复坍塌的土墙。负责夯墙的王火安称,修复的土楼墙体厚1米多,用黄泥、壳灰、三合土、沙子夯实,中间加放6厘米的杉木。为了新旧墙能融合,每隔一些高度,必须将老墙体挖开小洞,插入半截细石条,再夯新墙,这样细石条就能把新旧墙连起来。(记者 曾炳光 见习记者 戴江海 文/图)拱北楼简介拱北楼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竣工于清乾隆丙辰年,牌匾上刻写的年号是“乾隆丙辰孟冬”,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分为3层、共20个单元。每个单元一户一个楼梯通二楼,属单元式结构。三楼则只有一个公共楼梯,设在大楼大门入口处右角,楼上有四面通行的回廊和22个房间。土楼的一、二楼属于各住户所有,三楼则属于公共所有——这种设计既考虑到公共的需求,也考虑到个人的隐私,是一座造型独特、结构精巧的土楼。“修复工程完工后,我们将向上级文物管理部门申报,力争把拱北楼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王廷清说。

namlow 发表于 2012-1-30 20:01:12

和其他UNESCO土楼的相对位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诏安村民集资60余万修复275岁客家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