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chunbin 发表于 2005-6-11 11:58:46

广东客家山歌的特点及创新初探(文/陈菊芬)

广东客家山歌的特点及创新初探

陈菊芬
提要: 客家山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民俗性和包容性是它的两个明显的社会性特点;而它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创作手法和演唱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着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只有在吸收传统的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才能继承,并使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 客家山歌特点继承创新

山歌,是民歌之一种。民歌皆是一般民众之歌,是人民口头所创作,口头传唱,不断修改,流传于民间,故统称“民歌”。据史料记载,约始于先秦三代(夏商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十五国风》,便是民歌。但当时尚无“山歌”之称谓,至唐代始见其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中,已有“山歌猿独叫”、“岂无山歌与村笛”等句;李益诗中也有“山歌闻竹枝”等句。其时山歌流行,而在广东梅州等地,“客家山歌”也正盛行。广东梅州所传歌仙“刘三妹故事”亦发生在唐代神龙年间。客家山歌在广东不仅历史悠久,影响面也甚广,并且在长期的流传、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独自的艺术特色。

陈菊芬,广东河源市人,任职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从事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

一、广东客家山歌的民俗性和包容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发现广东客家山歌具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民俗性和包容性。

首先,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在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创造的艺术,它所表现的艺术内容来自于客家人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因此,跟客家社会的生产生活内容紧紧相连。而表现的艺术手法,也必然受到其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和限制。

“客家”,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原著人和“先入为主”的“主家人”而得来的称谓。“主家人”早就占据了当地利于生产生活的好地方。而后来者的“客家人”,只能到边缘地带、山区定居生活。这样,一方面使他们与外界社会相对隔离,创造的艺术具有浓重的“俗”气;同时,也避免了外界“繁杂”(包括高尚的和低下颓废的)的艺术渗透和污染。因而,这种“俗”的艺术的内容比较纯真,表现手法大多采用白描或浅白、直接的比喻。因此,他们创造的艺术——“歌”,从内容,大多与“山”有关,与“情”有关;表现的手法比较简粗、直接。客家山歌,若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内容丰富,但始终离不开“山”味和“情”调;形式多样,但大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粗放易学的情歌、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

其次,客家山歌吸纳了中原直至往南等地文化的养分,特别是平民文化的精华而发展起来。客家者,自魏晋时代即开始由中原不断南迁至明清间逐渐在赣、闽两北、粤东北定居的汉族人。由于他们的生活习俗及语言中还保留着一些原北方人的特征,所以便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汉民族的一系。据客家源流考证,客家先民自两晋由中原大量南迁,其先居地均在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正是“十五国风”流行的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客家山歌”的修辞手法,正是上承诗经之“十五国风”,以“赋、比、兴”为主并常用“重章叠句”,尤以“双关”见长,以抒情为主,而修辞手法则至今不变。其特点亦是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客家山歌”亦以抒情居多。1986年梅州搜集的近万首山歌中,情歌就约占80%。此亦是其上承“十五国风”,以“以情歌为主”的见证。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与当地土著相处,也吸收了各民族、民系民歌的优点。如,采用“双关”语手法,就与古代江南“吴歌”有相似之处。在山歌活动形式方面,也受南方少数民族对歌、斗歌形式的影响。

二、客家山歌的显著艺术特点
客家山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自的艺术特点。其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创作手法和演唱形式。
1、客家山歌的唱腔特色

广东客家山歌是梅州等地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岭南山区土著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冗,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情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的唱腔多种多样,各具色彩。在粤东梅州,流行于各县的山歌唱腔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一个县内的山歌中,又有几种不同腔调。山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山歌手,运用一个基本腔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调也有所变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随编随唱,对答如流。客家山歌的调式主要是羽调式,大致分为:(1)沿江色彩区(包括梅县、兴宁、蕉岭以及大埔、丰顺沿梅江到韩江两岸地域);(2)兴平色彩区(包括兴宁、平远);(3)五华色彩区;(4)大埔色彩区。其次是徵调式丰顺色彩区和大埔色彩区。

(1)梅县山歌:梅县山歌较有特色的是“松口山歌”。松口山歌曲调十分丰富多彩,腔板多种多样。如松口山歌号子:
(例子)
在男女对唱山歌中,一般唱完号子就转入柔润婉转的山歌正板。

(2)兴宁山歌:兴宁市山歌中有罗岗山歌、石马山歌、水口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石马山歌《新绣荷包两面红》,风趣幽默,腔板羽调式,唱调特色明显。

(3)五华山歌:五华县山歌中有华城山歌、水寨山歌、安流山歌、桥江山歌、长布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五华长布山歌《唱歌要上石马峰》,音域宽、松散结构,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

(4)蕉岭山歌:蕉岭县山歌中有蕉城山歌、三断山刃山歌、新铺山歌、长潭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长潭山歌《长潭行出公王陂》,兼有湖南音调特色,比较抒情优美,多表达幽怨,将节奏压缩,又可表达欢快的情绪。

(5)大埔山歌:大埔县山歌中有埔北山歌、三河山歌、茶阳山歌、西河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西河山歌《乌乌赤赤,还过甜》,比较优美抒情,落音在宫调式,音调较明亮、舒展。

(6)平远山歌:平远县山歌中大拓山歌、上山刃山歌《上山刃唔得慢慢摇》,传达劳动情绪、风趣、有特色。

(7)丰顺山歌:丰顺县山歌中有麻竹坜山歌、潘田山歌、汤坑山歌、丰良山歌等,具有特色的是丰顺县新山歌《山上没树变荒山》。徵调式,欢快、可塑性强,可通过移位,丰富音乐形象。

客家山歌在粤东流行的各县区,由于语言和生活习惯各有差异,受边区邻县或邻省的影响不同,形成各自风格特点。

2、客家山歌表现手法

   客家人音乐的最大特征是曲调单纯、质朴,但歌词内容含蓄,表现手法上,突显文学修辞,表现力很强。如“赶人出屋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思量想无法,从今唔养五更鸡”。“松口行上嘉应州,三条河水急湫湫,两条丝线打死结,人情难舍哥难丢。”曲调的音域仅有五度,4个乐句皆以级进方式缓缓展开,显得十分内在。歌词文字浅白易懂,通过比喻、比兴等文学手法,使人富于联想回味。更有大量客家山歌仅有四度3个音,但丝毫未影响旋律进行和情感的表达。

客家山歌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即修辞手法)有赋、比、兴、重叠、双关五种。

(一)“赋”体,又叫“直叙”,就是“大白话”,完全不用“比”、“兴”、“双关”。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唱)。如:“样般紧问都唔声,嫌也总怕有样嫌,嫌郎家贫无打紧,嫌郎人貌搞唔成。”

(二)“比”体,就是“比拟”、“比喻”。以此喻彼,声东击西,指桑骂槐,意在言外。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死树生死也缠。”它借藤与树的生死相缠,形象生动地比喻男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三)“兴”体,“兴”是“起兴”,借物托事。如:“桂树打花唔成梅,借问心肝哪里来;人面似觉涯见过,一时之间想唔来。”这首歌,从表面上看,首句好像与整首毫无关系,事实并非如此。“桂树打花唔成梅”,是把姑娘比作桂花,但桂花虽香不成梅子,从而又借“梅”谐“媒”,叹缺少牵线的“媒人”。这就把整首词意联系起来了。

(四)重章叠句,或叫“重叠”手法。主要是借“重叠”句子强调旨意和感情。如:“好牛耕田唔使牵,好马上阵唔使鞭,好石磨刀唔使水,好妹连郎唔使钱。”这里每句叠“好”和“唔使”二字。

(五)双关。有两种情况,一是谐音双关;二是歇后双关。如:“泥塑神像问唔声,两行横屋妹无厅。哑子娶妻无话讲,雪打灯草心滑冷。”这是“双关”兼“比”、“兴”,句句都是借意或谐音双关。首句,明说神,实说人;第二句“厅”谐“听”;第三句是借意双关,比喻自己与对方就像哑子夫妻没有话讲;最后一句,以“灯草”(灯芯)谐“心”,双关带“比喻”。

3、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的有如下几种:
(1)独唱。主要是一个采用清唱的形式,独自吟唱,多在山上唱,其内容不论是否涉及爱情,都有是为了抒发内心感情,聊以安慰自己。如:“脚倦难上这条岗,肚饥难过四月荒。洗净火甫锣无米放,锁匙难带家难当。”又如“蛤蟆虫另子叫连连,想娶老婆又无钱。兜张凳子同女哀讲,阿妈摇头又一年。”

(2)对唱(又叫“驳山歌”)。多在山上男女隔山对驳,可以尾驳尾对唱,也可各唱各的,但内容要相关,不能走题。如男唱:“日日落雨望天晴,新作塘头唔敢行。单竹架桥唔敢过,心里想你唔敢声。”女对道:“蝴蝶采花入花园,哥想连妹先开言。世上只有藤缠树,唔曾见过树缠藤。”

(3)尾驳尾对唱。这种形式最常用于“打擂台斗歌”。尾驳尾,即甲先唱,乙接过甲的末句作首句,然后增加三句。如此循环,对驳时间较长。如,甲唱:“爱唱山歌行前来,难逢难遇做一堆。好比鹞波吊鸡仔,大家也爱哼等来。”乙驳:“大家也受哼等来,听到山歌心花开。金丝猫公唔怕鼠,树排下滩溜等来。”甲又驳唱:“两侪有圆趱前来,拈到柑子爱留在。红皮白肉得人惜,样般舍得拿来开。”还可“兜尾转韵”。就是唱者一方觉得“一韵到底”驳不下去时,便只接对方后半句,马上转换另一韵驳下去,变被动为主动。如:甲唱“害涯混到一身灰,衫裤弄秽妹会赔。阿哥唔好来生气,旧个唔去新唔来。”乙觉得“来”字韵自己无法驳,便“兜尾转韵”唱道:“新唔来,无问题,担竿断节蛀定哩。摸栏拿来晒谷种,等得团圆日落西。”这种“斗歌”最为灵活,最能吸引观众。

(4)猜调对答。是猜迹式的对唱:“乜个圆圆在半天?乜个圆圆水中间?乜个圆圆街上卖?乜个圆圆妹面前?”这种猜迹式往往有几种答法,就看你答得巧妙不巧妙。如乙答唱:“月光圆圆在半天,莲叶圆圆水中间,团粉圆圆街上卖,镜子圆圆妹面前。”(团粉是过去妇女打扮用的粉团)。若想邪了,也可能答得很难听。如说:“乳茹圆圆妹面前”,就会惹人哄笑。答得好的、巧妙的,就会令人鼓掌欢呼。如有一次,甲先唱:“谁人敢逞山歌仙?今日谁人来掌权?毛主席来几多岁?新中国来几多年?”乙答唱道:“涯就敢逞山歌仙,今日人民来掌权。毛主席来万万岁,人民江山万万年。”歌声未歇,台下观众热烈鼓掌。

(5)山歌小组唱,或表演唱。这是经过作者专门创作的具有故事性的说唱兼表演的形式。由一人领唱,分组和唱、合唱,带表演动作。后来又发燕尾服为山歌剧、“小戏”、“小品”式演唱。

(6)客家山歌的“五句板”。

“五句板”山歌是粤东客家山区的梅县、大埔、兴宁等县广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这种山歌,旧称“乞食歌”,那是因为演唱者多为贫穷的沿门托钵乞食者。“五句板”山歌每段由五句歌词组成,因此,解放后被正名为“五句板”。如:五句板《见到大家笑哈哈》:

“合:歌子一唱开心花 见到大家笑哈哈 来唱客家五句板 好比滚水泡细茶 紧食紧想乐开花

男:紧食紧想乐开花 今晚电灯光华华 俩人登台来演唱 你看在座甘乡亲 叔婆伯姆阿哥阿姊老弟老妹
。。。。。。”

“五句板”的演唱者,手执四块竹板,有节奏地连迭打击竹板,以作前奏(每首歌后有间奏),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聚集听众。“五句板”歌词纯清新、通俗易懂、妙语双关、形象生动,并有一定调式。唱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悠扬,声情并茂,优美动人。
“五句板”多作长篇叙事,每篇数十首至百余首不等,如旧时《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等,都是民间喜闻乐唱、传诵不衰的长篇歌。

“五句板”表演形式灵活,可独唱(夹带道白,如同说唱)、说唱。解放后,文化部门曾把民间艺人组织起来,授以新编五句板各种歌本,宣传国家的时事政策、法令,歌颂好人好事。演唱形式又发展为群唱、联唱,并配以民乐伴奏,效果甚佳,因面成为一种最受欢迎的宣传演唱形式“五句板”演唱者可歌词内容、变化音调,唱出悲伤忧怨、慷慨激昂的各种复杂感情。

从总体看来,客家山歌都具有较常浓郁的地方特色、客家风味。其艺术特点:一是歌词结构严谨;二是押韵要求较严格;三是歌词注意形象化;四是运用客家口语化;五是修辞手法多样化,常用赋、比、兴,重章叠句,尤以双关见长。

解放后,涌现了不少有成就的优秀艺人,台大埔文化馆山歌师余耀南、张照英,梅县的汤明哲,都是省内外知名的曲艺明星。“五句板”山歌,有人誉为生长在粤东客家山区的一朵绚丽的山茶花,真的当之无愧。

三、客家山歌的继承与创新

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客家山歌丰富多彩,它的曲调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 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客家山歌较集中的传播区主要有粤东北的梅州、兴宁、蕉岭、五华、大埔;赣南的万安、遂川、兴国、瑞金;闽西的宁化、长汀、龙岩、上杭等。不少具有代表性曲目在这些地区颇受喜欢和传唱,如粤东的《新绣荷包两面红》、《送人离别水东西》、《八月十五月团圆》,赣南的《打只山歌过横排》,闽西的《八月十五看月光》、《大雨落来细雨淋》、《风吹竹响叮当》等。

然而,客家山歌毕竟是属于地方性和特定群体性的艺术,流传范围有相当的局限性。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内容的日新月异,文学艺术的内容和表现方式的日益丰富、复杂,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古老、土著的艺术,也面临着继承和创新的问题。只有在吸收传统的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才能继承,并使其发扬光大。

如何发展客家山歌音乐,让客家山歌赋予新的生命,能与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需要相吻合?笔者认为,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才能创作出具有客家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客家新音乐。

传统的原腔山歌中有很多非常优美动听、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华。我们尤其应该重视在原腔山歌的基础上,运用作曲的技法加工发展客家山歌。在我们在保留吸收原腔山歌的风貌、韵味的基础上,合理运用作曲技法。同时,歌词内容必须贴近新生活,而又应保持其“山”和“情”的特色。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易为群众所接受和欣赏的音乐来。例如,被誉为“客家山歌王”的张振坤,他在客家音乐创作中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创作的《世代铭记毛主席恩情》这首曲,采用蕉岭长潭山歌的原腔,通过以词变腔、节奏压缩、扩展等手法去创作,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容易传唱的客家山歌歌曲。总之,笔者认为,可以着重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客家山歌的创新:

1、        利用客家山歌的素材,创作客家方言通俗歌曲
传统山歌中,许多是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所以,在中、老年人中容易传唱和产生共鸣。而当代年青人,对传统的客家山歌却不甚了解和不易接受。随着新时期社会形态、社会风情、思想观念的更新,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而,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客家音乐的素材,创作出流行歌曲。台湾客家话歌曲在大陆很受欢迎。我们客家山歌音乐创作一定要学习、借鉴,多创作出一些具有客家特色的通俗歌曲,逐步在客家地区流行,让青年人了解客家文化,从而喜欢客家歌曲,才不会忘祖,才能后继有人。

2、利用客家山歌的素材,创作艺术歌曲
客家山歌曲调抒情优美,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为什么客家歌曲不能形成“大气候”,不能广乏传播?我想,方言是一大限制。创作一定要顺应时代的精神需求,创作手法要多样,不但要用新的作曲技法,而且可以采用普通话的演唱形式,让全国听众了解、熟悉客家音乐。另外客家普通话歌曲还要通过名家演唱去推出,通过MTV的播出去影响客家地区以外的听众,让非客家听众熟悉和喜欢。

3、利用客家山歌曲调的素材,创作合唱曲、器乐曲
客家山歌的创作要多样化,发展客家话、普通话合唱曲,也很值得探索。流传全国的合唱曲,有许多是根据中国民歌素材编曲或创作的,如“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等。这些合唱都是采用原腔民歌,曲式结构简练,很容易让人接受,易唱又有新的意境。客家山歌发展成合唱曲,应保留原腔的优美特点,通过合唱曲的演唱,传播客家文化。

客家流传有“汉调音乐”,客家山歌的器乐曲还没有真正形成。也可以把山歌改编成独奏曲和合唱曲,丰富山歌的音乐品种。1989年采用客家山歌中的松口山歌、五句板、客家小调、台湾山歌素材创作录制的“思乡曲”曾在海内外发行。如创作二胡独奏曲“客家恋歌”,采用松口山歌素材发展成有原腔、变奏、华彩段的独奏曲,表达客家男女青年的爱恋,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获得海内外听众的好评。


总之,我们要发展客家山歌音乐,要保持它的传统特点,弘扬它的传统精华,而又大胆打破框框,吸纳其他艺术的精华和运用新时代的技术成果,勇于突破和创新,才能将客家山歌推向一个新的层次。只有创作出适合当今时代的作品,才能普及、繁荣客家山歌音乐,使客家山歌这一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灿烂夺目。


A Brief Review on the Guangdong Hakka Folksongs

Abstract: Hakka Folksongs is a literary art created and handed down in the specified social circles. It has formed its unique style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along with its development in long years. It has its own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folklore and merging, and special art features in its vocal music, artistic technique and singing forms. As time passing, Hakka Folksongs, an old art going about within the Hakkas, is facing the question of inheritance, renovation and creation in order to spread out of the Hakka circles and meet with people’s new requirement and charging appreciation of the art. Only when renovated and created on the basis of assimilating the fineness of the traditional art, can the art be handed down and carried forward.

Key Words: Hakka FolksongsFeaturesInheritanceRenovation and Creation

参考资料:


载于:韶关学院学报

[ Last edited by huangchunbin on 2005-6-13 at 12:20 ]

linqifeng 发表于 2005-6-16 13:13:58

奇怪!山歌到紫金就销声匿迹,只剩下花朝戏了。

得人畏 发表于 2005-6-16 15:23:57

花朝戏还流行于东江各县。

紫金东北部乡镇还流传有不少山歌,不能说销声匿迹。

万川入海 发表于 2005-10-1 13:19:13

哈。陈菊芬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我去上过她的《中国民歌》。前两节课都是听客家山歌~
很多都是她自己唱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客家山歌的特点及创新初探(文/陈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