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ew 发表于 2005-4-30 21:18:15

【转帖】新埔上枋寮劉氏雙堂屋

全文:
http://www.fcu.org.tw/~cblee/visit/2004b/ymm/article/liu-intro.html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php?aid=753
新埔上枋寮劉宅坐東北朝西南,原是一座二堂六橫的合院式宅第;近年因為右外橫屋改建為三層鋼筋混凝土建築,而使平面呈二堂五橫形式。堂屋面寬達五開間,前堂中央三開間為門廳,是祠堂的總門面,外側兩開間為通道式的過廊。進入門廳後為中央的天井,兩側加迥廊,搭配後堂的祭祀空間,提高了正堂的儀典性,也讓公私空間有明確的分際。廳堂中央供奉祖先牌位,最早的神龕相傳為乾隆二十年(1755年)劉瑞閣之妻詹氏攜子渡海來台時所置,至同治二年(1863年)修建時才改置較大的神龕,廳堂內懸掛「克繩祖武」匾額,教育子孫不忘祖訓。而堂屋兩側的橫屋則為生活的基本空間,由層層橫屋與門廳圍成的大禾埕,是劉家人生活的重心,舉凡與族群生活、節慶、產業等等活動均在此進行。

劉宅的特色在於其同時兼具有三合院與四合院式的配置精神,整體建築保持屋頂旁低中高,層層升起之形制,充分表現建築空間的尊卑倫理,中央的四合院強化了祠堂空間的重要性,也同時滿足了私密性與防禦性的需求,這種子孫圍繞著宗祠居住的建築環境,無形中讓客家人的家族觀念不斷地強化與傳承,這也是客家建築的特色之一。

在建築構造上,劉宅只有入口門廳屋頂使用起翹昂揚的燕尾脊(翹鵝),其餘都採渾厚的圓頭馬背(棟頭),兩種屋頂構戚明顯的對比。牆體則採用就地取材的鵝卵石、斗砌或平砌紅磚及白灰粉刷的構造技巧。廳堂的山牆使用「穿瓦衫」,以瓦片保護牆內的泥磚。劉宅的窗子以磚砌的直櫺式為主,廳堂出現竹節式窗櫺與泥塑的錢紋圓窗,左右側門則為半圓拱形的彎光門。另外牆面還以書卷形的彩繪裝飾,上書「禮門」、「義路」、「竹報」、「平安」,充分顯現教化與祈福的願望。

綜觀劉宅之建築佈局、結構、材料與裝飾,體現台灣傳統歷史人文與親族倫理文化,並呈現古建築藝術傳承之美,值得我們仔細觀賞。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5-4-30 at 21:20 ]

andrew 发表于 2005-4-30 21:21:49

新埔上枋寮劉氏雙堂屋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php?aid=754

andrew 发表于 2005-4-30 21:23:06

新埔上枋寮劉氏雙堂屋

https://www.hakkaonline.com/attachment.php?aid=755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新埔上枋寮劉氏雙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