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1-30 22:40:50

蕉岭-平远方言调查日记

蕉岭-平远,粤东北部两个客家老牌县,人口面积都不多,可是不容忽视.这两个县的口音很相似,也与梅县的乡下方言口音(松口-白渡等地)最接近.

蕉岭客家以迁徙到台湾开垦出名,目前蕉岭24万人,可是客家台胞却超过40万人,所谓四县音,主要是以蕉岭话为基础的.

蕉岭的文化名人有:
丘逢甲,能文能武,早年在台湾抗日.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3
武人有 谢晋元,在上海淞沪会战,勇猛地抗击日本军.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45
罗福星 ,台湾抗日名将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6

平远县,与福建的武平,江西的寻乌,广东的兴宁-梅县交界.人口也不多,25万.著名的有抗日的姚子青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1
黄梅兴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2

两位将军,他们的热血洒在了上海的抗日战场.
姚雨平,北伐军总司令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5

姚得胜 爱国华侨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76

抗战期间,广东省政府都内迁到平远的仁居了.

平远-蕉岭,是梅县客家的大后方,这里有浓郁的客家风情,建筑-民情-食品-谚语...都很本色.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1-30 22:50:48

我这次调查,也顺便返乡.

我的家乡就在平远县交界处的武平,口音与平远北部几乎完全一样.

我到这两个地方调查,当然就宾至如归的感觉.

早上办了点其他杂事,10:30在校门口等车,不料等了1个多小时,都没有,过去了一架会昌车,结果拦不住,走了.梅州的一架,结果满座,无法上去....11:40我只好坐去揭阳的车,12:40,到了揭阳,终于转到了梅县车.可是比较慢,一大半路不走高速.15:00才赶到梅州.

打了电话给嘉应学院的老师温学友,他帮我介绍了 文福的发音人.

汽车16:00开出,一路上竟然有5人起哄玩拙劣的"健力宝中大奖"的骗局,可笑啊,骗子卖力的表演,没什么人理会,中途悻然落去.........

17:00到达蕉岭城,中途经过兴福-新铺-三圳(谢晋元故乡).

温学友的学生丘海春先生开车来接应,约了他姑丈来作发音人.晚上入住桂岭酒店.

随后去吃饭,丘先生请客.吃了腊肉+芥菜+鸡比菌+猪肚煲等,还喝到了本地的白酒"马甲头酒".

晚上问了一些字,因为丘先生没有带眼镜来,便回去.明日8点开始调查.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1-31 21:18:53

上午调查了400多个字,100条词.

中午丘海春先生驱车带我们去长潭水库旁边吃饭,随后去丘逢甲故居参观.

回去上传图片大家看.

他的故居是小型的围龙屋,原来叫做淡地,现在改名为逢甲村.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2-3 20:01:15

蕉岭是个小康县,水泥业非常发达。

但是粉尘污染也很厉害,文福是水泥重镇,发音人说到处是泥尘,刚抹过不久,桌面上又可以写出字来。

蕉岭与平远一水相连,口音非常接近。

最对催醉罪雷 一类ts/l 声母后面,蕉岭读-i,平远/梅县都是ui。

平远-蕉岭 的阴平 都是 升调,梅县市区是平调。

高草讨到 等------平远-蕉岭-梅县郊区的多数 读o,市区读au(同五华-兴宁)。

平远-蕉岭 的“十急湿深音”都不是闭口韵了(梅县-五华还是)。但是“三贪犯法塔”平远-蕉岭 倒还是闭口韵(平远的中青年则也閉不拢嘴唇了)。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2-3 20:05:09

平远,我调查的是北部的差干镇,五指石风景区所在。

发音人谢文扬先生是五代中医,他自己小学老师,退休后还继续使用脑子,业余琢磨命理-医学-面相-风水,脑子还很好。他还住在老围龙屋里面。

因为这个地点与我家乡口音基本一样,我调查起来比较轻松。

稍稍不同的地方也有,例如:毛巾,他们叫做 手帕,我们叫做 面帕。

蓝猫 发表于 2005-2-3 20:07:59

毛巾---手巾。

手帕是手帕,与毛巾(即手巾)是不同的。
前者是抹鼻脸的,后者是洗脸用的。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2-3 20:17:58

Posted by 蓝猫 at 2005-2-3 20:07
毛巾---手巾。

手帕是手帕,与毛巾(即手巾)是不同的。
前者是抹鼻脸的,后者是洗脸用的。

当地“洗脸的毛巾”就是叫“手帕”,我们得实事求是,不要曲解别人。

当地的“手绢”叫做“汗巾子/手巾子”,所以还是与“手帕”(毛巾)分别的。

蓝猫 发表于 2005-2-3 20:38:14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5-2-3 20:17
当地“洗脸的毛巾”就是叫“手帕”,我们得实事求是,不要曲解别人。

当地的“手绢”叫做“汗巾子/手巾子”,所以还是与“手帕”(毛巾)分别的。
误会,
你也没有讲清楚,不知者不为罪呀。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2-3 20:41:06

平远 差干 年轻的一代把“狗走头少” 读e,老一辈则都是eu。

我家乡还是eu一类的。

蕉岭的海春也是这样。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2-5 11:44:33

NO.254725 粤东北部石窟河流域的方言录音(2005-2-5 11:42)
--------------------------------------------------------------------------------
这是差干镇的录音,我与谢文扬老师直接对话,口音与我的家乡几乎一样。

讨论的话题是有关 平远县五指石风景区(就在差干附近)的。
下载地址:
http://218.5.118.202/other/Pingyuan.WAV
http://218.5.118.202/other/Pingyuan.WAV

清平 发表于 2005-2-6 17:50:46

平远音跟翁源音相似度极高,难道平远与翁源是同一源流?

清平 发表于 2005-2-6 17:57:02

翁源也是把“毛巾”叫做“手帕”

台湾客家人阿林 发表于 2005-2-6 18:04:25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5-2-3 20:17
当地“洗脸的毛巾”就是叫“手帕”,我们得实事求是,不要曲解别人。

当地的“手绢”叫做“汗巾子/手巾子”,所以还是与“手帕”(毛巾)分别的。


我們也是說面帕

台湾客家人阿林 发表于 2005-2-6 18:10:50

蕉岭話聲調表: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陰入    陽入

蕉岭      24       11       31      55       2      5

梅州      44       11       31      52       1      5

yanxiuhong 发表于 2005-2-6 18:54:30

Posted by 清平 at 2005-2-6 17:50
平远音跟翁源音相似度极高,难道平远与翁源是同一源流?

你说的不无道理,我上次,好像就在客聊广场,听到翁源人唱歌,说白的口音很接近寻乌(寻乌与平远接近),好像就是清平你自己。

你不妨上传一段翁源话给大家听听?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蕉岭-平远方言调查日记